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红薯秧苗长得旺,为啥最后没产量?终于知道咋回事了!

发布时间:2024-11-28 12:03:29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3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农民朋友在种植甘薯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甘薯秧子长得非常旺盛,可结的甘薯却又小又少,产量很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地块采光较差。 甘薯属于热带作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和温度。有些地块在高大的建筑物或林木下,遮光背阴处种植,使甘薯养分制造、消耗、积累不平衡,从而造成减产。因此,建议薯农种植甘薯时要选择采光较好的地块。

2、种植甘薯地块的地力水平较差,氮、磷、钾施用量不合理。 在这三要素中,甘薯对钾的需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据分析,每1000斤甘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钾5.6斤。因此,增施钾肥,适时适量施用氮、磷肥有显著增产作用。对种植甘薯地块进行化验,根据化验数据有针对性地补充所缺的营养元素,在团棵期时进行穴施。

3、病毒病。 甘薯病毒病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为此,薯农应选择无病毒薯苗进行种植,并尽量不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

甘薯病毒病又称花叶病,生产中为害较重,严重的影响了甘薯的产量。各地均有发生,以江苏、四川、山东等省发生较重。

典型症状:

(1)甘薯预装斑驳病毒病。 先是新叶明脉,有的表现为褪绿半透明斑点,然后在明脉周围变紫褐色,形成紫色环状病斑,典型的发展成羽状紫色斑纹;有的仅表现为紫色斑驳,或与中脉平行的褪绿脉带,后期在老叶上出现沿叶脉组织坏死。

(2)甘薯潜隐病毒病。 苗床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田间生长前期和秋季气温较低时症状明显。而夏季高温时症状消失成隐症现象。出现黄绿相间、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叶片小,叶面皱缩不平。严重的在叶片上有疱斑。

(3)甘薯花叶病。 引起轻微的褪绿花叶,深浅相间。

致病病原:

病原为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烟草扑通花叶病毒

传播规律:

薯苗、薯块均可带毒,进行远距离传播。经由机械或蚜虫、烟粉虱及嫁接等途径传播。其发生和流行程度取决于种薯、种苗带毒率和各种传毒介体种群数量、活力、其传毒效能及甘薯品种的抗性,此外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期有关。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

(2)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培养无病种薯、种苗。

(3)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

空心虫对红薯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空心虫一般在南方地区一年发生2-3代。成虫咬食嫩茎和叶柄,幼虫入蛀薯蔓,除5-6月危害幼苗外,8-10月是再次危害期。造成部分红薯的叶片已被咬成小洞,叶缘咬成缺刻,叶背的叶脉突起部也被蚕食,外露的薯块也遭受危害。

空心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成虫盛发期用90%晶体***1000-2000倍液喷杀。苗期多在红薯幼茎上捕杀。

关注三农大百科,三农信息全掌握!长按二维码,免费关注!


卷叶虫对红薯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卷叶虫在南方地区一年发生4-5代。成虫多隐藏在叶片的背面,幼虫体长约15毫米,活泼爱动,若受触动,很快落地潜伏。幼虫主要危害红薯叶片,常吐丝将薯叶的一角向叶片内翻卷起来,然后蚕食叶肉,使薯叶成片被吃光,对红薯的产量品质危害很大。

卷叶虫的防治方法:当幼虫有危害苗头时,用40%速效流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可收到卵虫兼治的功效;或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80-90%晶体***700-1000倍液喷杀。在幼虫发生较多时,可用手捏死卷叶中的幼虫,防止扩散危害。


斜纹夜蛾对红薯的危害:

斜纹夜蛾在南方地区一年发生5代左右,有的地方还会世代重叠。成虫将卵产于叶片背面,呈馒头状,卵块表面由黄白转为暗灰色,幼虫有6龄,体长18-20毫米。幼虫先吃叶片的下表皮,所剩上表皮和叶脉形成膜状斑。

幼虫2龄后分散到各处危害。幼虫为杂食性害虫,虫口密度增大时,不但将红薯叶片吃光,严重时还吃嫩茎和叶柄,并且转移到它处危害。

斜纹夜蛾的防治方法:人工摘除叶背卵块;幼虫在3龄前,因地制宜选用不同农药喷杀,可用扶植(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毫升对水15公斤,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800-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于下午4时后喷洒。(来源:三农大百科)


分享
1
上一篇:冬闲稻田种蘑菇 下一篇:蔬菜防虫网隔离注意事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