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草莓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指南(连载二)

发布时间:2024-11-28 12:08:2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8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随着草莓进入生长期,叶片和果实上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其中以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最为严重。这两种病害均由真菌引起,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一、主要症状

1.草莓白粉病

主要为害草莓叶片和果实,但以为害果实为主,会在果实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果实早期染病影响果实发育可造成僵果,中后期染病导致果实着色不均,果实变软;叶片受害在叶背面产生白色丝状、粉状物,新叶比老叶更易感病,病情加重时叶缘向上卷起,后期呈黄褐色;白粉病发生严重时还可为害叶柄、花萼和果梗等,发病部位出现白粉状物,花瓣感病时变红,影响开放。

2.草莓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花萼、花瓣和果实、叶片,北京地区以为害果实为主,是花果期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花萼变红是灰霉病早期主要症状之一,幼果受害蒂部呈水渍状软化,导致发育停止;已转色的果实受害,初期出现油渍状褐色小斑点,湿度大时迅速扩大,僵果腐烂,果肉变软,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叶片染病一般从叶缘开始,出现暗色污斑,大小不等,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枯焦,典型特征是发病部位产生鼠灰色霉状物。

二、发病规律

1.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由真菌引起,温室生产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头年11月、次年3月中下旬为病害高发期,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40%~80%时容易发病和蔓延,温度高于35℃或低于5℃对病害有抑制作用,生产上栽培密度过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较大或氮肥施用较多时容易发生病害。

2.草莓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由真菌引起,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发生在开花后,在气温18℃~20℃,相对湿度60%以上时容易发病,夜间温度在10℃以下时不易发病。北京地区通常1月上旬至3月下旬为病害高发期,灌水过多、地膜积水、施氮肥多、密度过大以及棚内通风不良时均可诱发该病。

三、防治技术要点

1.草莓白粉病

农业防治:及时摘除老叶、枯叶。

药剂防治:可使用生物杀菌剂2%武夷菌素2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孢子/克)48~72克/亩、寡雄腐霉8000倍液、0.5%大黄素甲醚水剂90~120毫升/亩、5%氨基寡糖素50~100毫升/亩进行喷雾防治;也可选择化学药剂氟吡菌酰胺1500~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1500倍液或4%四氟醚唑50~83克/亩进行喷雾防治。喷药时主要喷施叶片背面,每次间隔7天,连续喷雾3次。经常使用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2.草莓灰霉病

农业防治:及时摘除病株、病果,置于装有药液的桶中;注意科学通风,阴天也要适当短时间通风以降低湿度;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应增施磷钾肥;在发病时期加大放风将湿度降低到50%以下,闭棚将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可选用木霉菌(2亿活孢子/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寡雄腐霉8000倍液、5%氨基寡糖素50~100毫升/亩,茎叶喷雾。也可选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1次,连续喷2~3次。建议交替施药,以免发生抗药性,也可用腐霉利烟剂进行熏蒸。

防治草莓生长期病害,最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监测棚室内温湿度变化,及时通风,注意观察草莓上是否有病害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分享
1
上一篇:怎样防止黄瓜形成焦边叶 下一篇:全国农业气象周报(2024年12月25~31日)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