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水稻白叶枯病

发布时间:2024-11-28 19:18:1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68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是水稻常发病害之一,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该病会造成秕谷和碎米多,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是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病很难救治,要以预防为主。

发病症状: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中脉发展成波纹状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在籼稻上的病斑多半呈黄色或黄绿色,在粳稻上则为灰绿至灰白色。南方稻区一些高感品种上的凋萎型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秧苗生长后期或本田移植后1~4周内,主要特征为失水、青枯、卷曲、凋萎,形似螟害枯心。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

发病特点: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叶片最易染病。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重病田稻桩附近土壤中的细菌也可越年传病。病菌从水孔、伤口侵入稻体。早、中稻秧田期由于温度低,菌量较少,一般看不到症状,直到孕穗前后才暴发出来。病斑上的溢脓,可借风、雨、露水和叶片接触等进行再侵染。该病最适宜流行的温度为26℃~30℃,20℃以下或33℃以上病害停止发生发展。雨水多、湿度大,特别是台风暴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给病菌扩散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秧苗淹水;本田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施用过量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品种抗性有显著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病害流行。

防治策略:以抗病良种为基础,杜绝病菌来源为前提,秧苗防治为关键,肥水管理为重点。秧田在秧苗3叶期及拔秧前3~5天用药;发病株和发病中心,大风暴雨后的发病田及邻近稻田,受淹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是防治的重点。药剂每亩可选用20%噻唑锌悬浮剂(碧生)120~150克或宁南霉素水剂250毫升,以上药剂加水30公斤喷雾。隔5~7天喷1次,连续1~2次。(感谢广东雷州市植保站柯老师提供技术指导。)下期预告:《茄科作物青枯病知多少》

分享
1
上一篇:越夏菠菜种植技术 下一篇:广西遇强暴雨天气水稻细条病来袭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