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农机行业竞争转向“后市场”

发布时间:2024-11-29 00:34:4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2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刘文华

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压减至186亿元,比前两年减少约51亿元。其中20亿元为深松作业补贴,实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降低30亿元,对农机销售的影响在100亿~120亿元。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呈上升趋势,近两年上升幅度缩小。笔者认为,农机补贴总额减少,意味着不同时期国家扶持重点不同,而农机行业展现出从产品到服务的“后市场”竞争。

补贴向“绿色生态”倾斜

根据方案,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将落实“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的思路和绿色生态导向,紧紧围绕稳定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生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等绿色发展的需要,着力推行补贴范围内全部机具敞开补贴。因特殊原因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也要结合实际确定敞开补贴的重点机具品目,特别是对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机具和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绿色发展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稳步实施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扩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允许在适宜地区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补贴试点。

玉米收获机市场“洗牌”

2017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一次性下达给各省,不会有下半年的第二批补贴。玉米面积调减、玉米价格走低,再加上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到“国三”,今年玉米收获机企业会继2016年再次“洗牌”。

前些年玉米种植面积大,机械化率低,人工成本高,收获机刚需很大。2012年之后,自走式摘穗型玉米机逐步成熟,消费井喷式增长。各地利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玉米收获环节的补贴力度加大,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率增长很快。

2015年之后玉米价格断崖式下跌,种植户收入锐减。农户玉米种植积极性下降,购买力大幅下滑,再加上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饱和度高,新增购买需求增速放缓,而收购机械的更新迭代需求受到种植效益下降的抑制。多重因素交织,玉米收获机市场“断崖式”下滑。

近两年用户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低,2017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上半年一次性下发,意味着如果一些省份没有给玉米收获机预留出一定额度的补贴资金,或是原本补贴资金就“捉襟见肘”,则玉米收获机的份额就没有了。这也迎合了国家“粮改饲”、调减玉米面积的大方向。

从“群雄逐鹿”到“肉搏”

毫不夸张地说,近十几年农机行业“黄金发展”,主要靠补贴政策拉动。这段时期涌现出不少新企业,不论是业内兼并,还是跨界涉足,亦或是民间研发团队“转正”,农机产品“鱼龙混杂”。一线品牌竞争利润率高的领域,中小企业竞争利润率低的领域。

随着补贴金额缩减,行业竞争更加激烈。2015~2016年,农机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新常态。在粗制滥造产品及其企业被“洗牌”,再伴随“国三”农机开年,竞争将从产品过渡到服务。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会在服务网点、售后服务等“后市场”展开。

“网购”冲击零售企业

农机购置补贴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净化市场环境作用显著,补贴总额下降,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律和不适合农民使用的农机产品将被淘汰。换句话说,农机补贴政策和市场规律逼着生产企业、经销商转型升级。

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尤其是传统零售企业在“网购”大潮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农机销售领域也很难幸免。农机购买者群体数量在减少,生产企业会减少,经销企业数量必定也会减少。如果销售企业不借机转型升级,被淘汰的几率很大。现在越来越多农户愿意尝试新的购机方式,除了享受各种购机优惠政策外,还能享受购机贷款和农机保险等优惠。

分享
1
上一篇:棉花施肥重点在有机 下一篇:海南创新农业保险品种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