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偏重发生

发布时间:2024-11-29 00:46: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0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小麦赤霉病

本报讯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分析,预计2017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6亿亩次。其中,病害4.9亿亩次、虫害4.7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条锈病在河南南部、鄂西北汉江两岸、西北和西南局部麦区,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

小麦病害

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1亿亩。其中,安徽和江苏沿淮及其以南、湖北江汉平原、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大流行的风险,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黄淮南部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可能,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可达中等流行。

白粉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亿亩。其中,黄淮、江淮、长江中下游等高产麦区偏重发生,以种植密度高、郁闭田块发生程度重,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中等发生。

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其中,甘肃陇南及陇中高山晚熟麦区、四川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鄂西北汉江两岸、新疆伊犁河谷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区呈偏重流行态势,湖北大部、西南其他麦区、甘肃南部和中部、陕西南部及关中西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其他麦区中等流行,陕西其他地区、河南中北部、山东南部和东部、山西和河北的南部偏轻发生。

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亿亩。其中,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和江苏的淮北和沿淮、沿江麦区,以及河南、山东西南部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叶锈病、叶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病毒病、雪腐雪霉病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小麦虫害

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亿亩。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四川、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大部麦区、西南和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麦蜘蛛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地偏重发生,华北、黄淮、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江淮、西南大部麦区偏轻发生。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00万亩。其中,河南北部局部偏重发生,河北中南部、天津、陕西关中中东部麦区中等发生,但局部有重发田块,华北、黄淮和西北其他麦区偏轻发生。

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00万亩。其中,河南、山西、河北及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华北、黄淮其他麦区偏轻发生。

一代粘虫、灰飞虱、麦叶蜂、麦茎蜂、白眉野草螟、土蝗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由于全国冬小麦品种布局没有明显变化,病虫抗性水平多维持较低水平。除长江中下游的扬麦、宁麦等品种对赤霉病表现中等抗性外,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推品种多为赤霉病感病品种;长江中下游、江淮跨区引种的高产品种播期推迟,致使抽穗扬花的易感病期与春季连阴雨天气相遇概率增大。大部麦区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且常发区因病菌新致病类群频率上升,品种抗锈性丧失加快。江淮、黄淮和华北主产麦区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普遍较低。近年来连续实行小麦与水稻或玉米连作,造成田间赤霉病等病原菌不断积累;高产麦区种植密度大、高肥水管理,致使小麦群体大、田间郁闭,有利于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6年冬季,全国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对小麦病虫害越冬有利,西南大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多,有利于小麦条锈病冬繁扩散。2017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偏高1℃~2℃,对小麦蚜虫发生有利;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有利于条锈病春季流行;长江中下游、黄淮大部麦区降水偏少,但该地区抽穗扬花期出现连阴雨天气概率高,且霾日偏多,有利于赤霉病加重流行。 (尚飞)

分享
1
上一篇:早稻早发巧栽培 下一篇:山东农业气象服务落地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