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国内玉米市场重燃希望?

发布时间:2024-11-29 00:53:1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68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10分钟

□本报记者郑涵予编者按:

国内玉米市场长期笼罩在库存高、产量高、进口高的“三高”阴影下。2016年作为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元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道路上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对国内玉米市场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

实施8年之久的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取消,使得2016年玉米价格整体呈现震荡走低态势。从年初的恐慌性下跌,到6月份优质玉米稀缺致使价格逆势上行;从9月新粮上市价格再度大幅下行,到年末随着天气、物流等因素影响又一次强势反弹,种植户的心绪如同坐上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玉米均价为每吨1621元,较年初下跌341元,跌幅为17.4%。

经过2016年一年的调整,国产玉米竞争力有所加强,国内外玉米差价大幅缩小,玉米及玉米替代品进口受到明显抑制。不过,国内玉米高库存的问题依然严重。

2017年是玉米市场化改革进程的第二年,去库存调结构仍将是玉米市场的主旋律。经过前期大幅下行,玉米价格已跌至种植成本线附近。由于政策影响力继续下降,市场供需状况对价格的影响上升,市场博弈将进入白热化时期。而临储政策改革、各项玉米补贴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出台,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进口粮食到港频率以及市场情绪等都将成为影响2017年玉米行情的关键因素。

大量过剩玉米涌入市场,可能加剧供应压力,玉米价格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同时,为了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各项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将成为保证农民合理收益和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关键。

与2016开年发布玉米定向销售利空消息不同,2017年开年国内玉米市场政策“暖风”频吹,利好不断涌现:一方面,《关于支持实施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的通知》下达,首次对东北饲料企业进行玉米加工补贴,扶持力度加大;另一方面,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将玉米结构调整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生产者补贴、加工者补贴等多项政策,让国内玉米市场重燃希望。

东北玉米开年迎利好

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火速下达《关于支持实施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支持玉米购销市场化改革,加快东北主产区新产玉米就地加工转化,2017年将对东北三省一区实施饲料企业补贴政策。从文件印发之日起至2017年6月底,2015年实际饲料产量5万吨以上、就地采购、自建仓储设施的饲料加工企业可以享受2016年新产玉米的补贴政策。2月3日吉林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玉米购销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经营,认真执行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收购期内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多收、多加、多建库存,优先收购本地粮、本省粮,最大努力转化玉米。

这是近年来国家首次对东北饲料企业进行补贴,此政策对东北地区玉米需求有一定提振效果,也有利于东北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虽然至今各地实质性的补贴细则尚未出台,但玉米补贴政策首次关照饲料企业,意味着继东北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之后,国家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在东北玉米市场价格如此低迷之时,此举对东北玉米市场犹如注入一针兴奋剂。用粮企业的原料采购有了价格优势,生产需求加大,将提振当地玉米消费,尤其可缓解二三月份农民卖粮高峰期的销售压力,利好东北产区玉米。

另外,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相继对外销玉米整车运输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后,辽宁也传出消息,或将实施玉米“绿色通道”政策。上述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东北玉米外发运输费用,势必加速东北玉米销售进度。一方面缓解了东北农户“卖粮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对东北基层玉米价格形成支撑。同时,各地地储零星开库,国储入市收购消息盛传。南方市场对东北优质玉米的需求仍在,多重利好将稳定东北优质玉米价格。

调减玉米仍是主旋律

2017年是中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年,2月5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4次聚焦三农。关于玉米市场,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改革价格机制。文件指出,要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卖粮难”是一号文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2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现在农民最担心“卖粮难”。按照一号文件要求,一定要确保现在这个结骨眼上,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库存粮,有车运粮,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卖粮难”。

二是降库存。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多渠道拓展消费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库存,落实玉米“市场化收购+补贴”等政策,稳定收益预期。这是继2016年将降库存写入一号文件后,进一步细化如何降库存。其中,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政策与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补贴东北饲料企业收购政策交相呼应。

三是调整种植结构。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要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农业部表示,今年将继续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种植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玉米调减是从去年延续至今年的关键词。去年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3000万亩;今年仍然聚焦“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调减玉米1000万亩,改种大豆、杂粮、青贮玉米等作物。今年,中央财政加大结构调整支持力度,增加“粮改豆”“粮改饲”补助资金规模,要根据结构调整的任务,落实补助资金,尽快兑现到户,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临储玉米政策取消,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出现了近14年来的首次下滑,但仍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2016年玉米产量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国内玉米产量由2004年的1.30亿吨增加到2014年的2.15亿吨。玉米产量数年居中国粮食产量首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数据,2016年全国玉米产量2.1955亿吨,下降508万吨。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4省区玉米面积约2.1亿亩,占全国总面积的40%左右。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东北首当其冲。

玉米价格有政策支撑

日前,农业部发布月度供需数据,预计中国玉米进口量将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农业部月报数据显示,预计2016/2017年度(10月至次年9月)进口玉米80万吨,低于2016年全年的320万吨,只相当于过去十年年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2016年玉米进口量显著萎缩,玉米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2017年将延续2016年的玉米政策,各项补贴保持稳定。

近期市场有传言称,东北地区可能启动大规模一次性收储,此举将提振东北玉米市场价格。虽然目前并没有大规模一次性收储的正式文件出台,但黑龙江已有部分地级粮库开始收购,水份30%的二等玉米收购价每公斤0.96~1.04元;有部分贸易商反映,已和粮库签订合同,国标二等粮玉米入库价1320~1350元(吨价,下同)。

根据当前国家粮食价格市场化政策的导向,除非出现极端情况,否则政策性收购的可能性并不大。虽然目前国内玉米整体价格仍较为悲观,但玉米价格已跌至种植成本线附近,玉米价格的阶段性、政策性底部已现,预计继续下跌的幅度并不会太大。

同时,支撑玉米生产、加工、消费的相关政策仍继续,包括玉米种植者补贴、玉米深加工补贴、玉米淀粉等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东北外运高速费减免等。可以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玉米价格保持在1300~1400元成本线的可能性比较大,此价格不仅在国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还可以减少进口玉米需求,挡住大量替代品进口,实现玉米供需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节后市场“冰火两重天”

春节后,港口玉米购销逐渐恢复,国内玉米市场出现“冰火两重天”局面。华北玉米价格兑现节前下跌预期。同时,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缓慢稳步上涨,以突破1500元关口之势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也小幅走强。但上述行情“昙花一现”,仅持续4天即重回跌势。截至2月14日,北方锦州港干粮主流收购价(含水15%以内)1460~1480元,鲅鱼圈港内玉米价格报至1440~1460元,均较元宵节前下跌10~20元。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基本平稳,主流收购价1580~1600元,广东辽吉玉米成交报价1630~1640元,较春节前上涨10~20元。

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之所以突破1500元关口,一方面,因装船需求增加、企业为抢量而提价;另一方面,收购期货玉米的商家数量较多,加上大型贸易主体陆续开始收购,价格得到支撑。元宵节后北方港口玉米价格转势下跌,是因为玉米集港数量增加速度较快,引发市场对产地出货压力的恐慌而下调价格。元宵节后港口玉米价格上涨仅是“昙花一现”,主要是由于当前国内玉米市场缺乏持续上涨的需求推动力。

而后期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涨跌的研判,还要进一步关注东北农户春耕前最后一波卖粮高峰,以及新政策走向、供需双方的博弈等情况。

上半年行情弱势难改

国内玉米供给侧改革,实质是让供需匹配,在保证国内用粮安全的前提下让国内玉米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而助力下游玉米消费良性发展。将国产玉米长期维持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格水平上,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玉米过剩问题,让国内玉米市场健康发展。

经过去年一整年的调整,国内外玉米差价大幅缩小,国产玉米竞争力有所加强,进口玉米受到明显抑制。但由于国内玉米依然处于高库存状态,在当前情况下,玉米价格过分走高将重新降低国内玉米市场竞争力,会使得进口玉米再次替代国产玉米,因此,玉米价格大幅反弹恐难以实现。

2016年初,农业部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对未来十年玉米市场形势进行展望。从目前来看,“预计2016年玉米价格回落明显”“预计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减少约1770万亩,总产量减少约940万吨”“预计2016年玉米消费量大幅上升,增加约2000万吨”的判断都较为准确。而报告中提到的“预计玉米价格的低迷将持续5年左右”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参考国家初步确定玉米生产者补贴实行3年,玉米行情很有可能呈现出持续3年左右低迷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6539万吨,收购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616万吨。可以看出,在价格大幅下行及物流不畅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玉米收购进度明显放慢。而目前仍有大量玉米未进入市场,对玉米价格构成潜在压力。另外,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6/2017年度玉米结余量将在3000万吨左右。当前国内玉米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扭转,今年上半年供应压力将使玉米行情弱势难改。

展望后市,虽然今年上半年玉米价格大幅反弹的可能不太,但国家为防止农民“卖粮难”的决心十分明显,针对东北的玉米加工企业收购补贴对提振产区玉米消费的作用已有所显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多项政策细节将给玉米市场带来一定利好支撑。

目前市场购销活动尚未完全恢复,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平稳仍为主调,而诸多变化因素将搅动下半年玉米市场,迎来价格拐点存在可能性。

分享
1
上一篇:大豆“火龙秧子”的确定与防治 下一篇:今年小麦条锈病动态及发展趋势!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