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施肥:适时因地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11-29 03:21:5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13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编者按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以上。科学平衡施肥,是其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生长期长达8个月之久,在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数量和比例不同。因此,专家建议,应根据其需肥动态和肥效时期来科学确定施肥方式。
1
需肥规律应掌握
冬小麦的一生经历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成熟8个阶段,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不同,要做到科学施肥,首先应探明小麦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
越冬前,冬小麦对养分需求不多,以氮为主,约占总养分吸收量的10%~14%,磷钾比例均不足10%,但此时麦苗小、根系发育弱,对养分供应的敏感性较强,必须保证养分供应;越冬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小麦群体的增大,养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直至抽穗、开花时才缓慢下来,尤其是钾,开花以后停止吸收。从拔节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全生育期总养分需求量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钾都在这一阶段。开花以后直到成熟,还需要吸收28%的氮和极少量的磷,基本上不再吸收钾。
一般而言,高产田小麦吸收的养分,尤其是氮,约有2/3来自于土壤。因此,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的关键措施。施肥的目的,不仅是为当季作物高产提供养分,更重要的是补充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掉的土壤养分,为下季作物高产奠定基础。
据研究,每生产100公斤冬小麦籽粒,约需吸收氮(N)3.1公斤、磷(P2O5)1.1公斤、钾(K2O)3.2公斤,三者比例约为2.8∶1∶3;随着产量水平提高,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相应增加。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营养元素吸收后在体内的积累分配,主要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苗期吸收的氮主要用于分蘖和叶片等营养器官的建成,拔节至开花期主要用于茎秆和分化中的幼穗,开花以后则主要流向籽粒;磷的积累分配与氮基本相似,但吸收量远小于氮,钾向籽粒中转移量很少,80%以上保留在秸秆。
2
七大问题须避免
总结各地冬小麦施肥现状,可以发现7个共性问题,农民应注意避免。
一是有机肥施用量不足。随着农村条件的改善,农民积造农家肥的积极性降低,养殖业逐渐由农户分散饲养转为规模化饲养,农户畜禽粪肥数量减少,而规模化饲养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不高,致使有机肥施用量不足。
二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不少农户确定化肥施肥量时不考虑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产量水平,盲目施肥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随着小麦总产量的提高,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其中氮磷肥用量普遍过量,造成无效分蘖增加,茎秆细弱,抗倒、抗寒、抗病能力下降,常常遭受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危害,中后期病虫害加重,易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三是秸秆还田不增施氮肥。秸秆还田是解决有机肥不足的有效措施,但不少农户对该技术掌握不到位,秸秆还田后不增施氮肥。秸秆在腐烂过程中,要吸收消耗一定量的氮,如施用氮肥不足,就会出现秸秆腐烂与麦苗生长争夺氮素而造成“黄弱苗”。
四是施肥方式不合理。冬小麦产区部分低产田或土壤贫瘠区域存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即整地播种期,一次把全部化肥施入土壤,生育期不再追肥。一方面,因灌溉条件限制,肥水不协调,“一炮轰”影响肥效发挥;另一方面,冬小麦返青前需氮量不到30%,但不少地区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40%~50%,甚至高达70%。
五是追肥时期不当。大部分冬麦区春季追肥在返青期进行,早春正是小麦春季分蘖和基部节间伸长的关键时期,追肥过早,常常会造成无效分蘖过多,麦田群体过大,茎秆细弱,基部节间过长;还会造成小麦生长中后期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白粉病等病害加重,导致后期易倒伏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六是忽略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微量元素也是冬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冬小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会生长不良、造成减产。近年,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土壤微量元素消耗增大,不少地块出现了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特别是不施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块较为明显。
七是新型肥料盲目施用。目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新型肥料,质量参差不齐。有一部分科技含量不高且过度炒作,致使农民认识不清,在投肥方向不明、施用方法不清的情况下盲目施用,造成减产和经济损失。
3
五大措施来应对
农民可从5个方面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高留茬,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秸秆还田操作规程。
二是调减氮磷化肥用量,实行平衡施肥。根据土壤养分资源特征和小麦产量水平,确定合理的氮磷肥施用量。根据土壤钾的供应状况有针对性地增施钾肥。
三是氮肥分期施用,适当进行氮肥后移。冬小麦春季追肥后移至起身拔节期,中高产田适当增加追肥比例。
四是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高产地块及有机肥料施用不足的地区,根据土壤调查测定结果和肥效反应,适时合理补充锌、硼、锰等微量元素。
五是注重叶面肥施用。部分冬麦区存在后期干热风气候而影响产量的现象,结合预防干热风“一喷三防”,注重后期喷施叶面肥。
4
科学施肥有标准
冬小麦施肥数量、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应针对不同肥力麦田,根据产量水平确定。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化肥(主要指氮磷钾)施肥量可参看如下标准:
(1)亩产5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亩施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
(2)亩产400~500公斤的高产田,亩施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
(3)亩产300~400公斤的中产田,亩施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
(4)亩产3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亩施氮(N)8~10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2~4公斤。
有机肥、磷钾化肥以及40%~50%的氮肥做基肥,在麦田整地之前均匀撒施于地表后旋耕或翻耕,使肥料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其余50%~60%氮肥在翌年春季冬小麦起身拔节期(3月中旬至下旬)结合浇水追施,应搂沟深施于小麦行间,然后覆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素挥发损失。高产麦田氮肥追施可分为2次,起身拔节期追施30%~40%的氮肥,另外10%~20%氮肥在抽穗、扬花期追施,这样对增强小麦灌浆强度,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有较好效果。
此外,还应注重“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通过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混配液,一次喷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提高籽粒灌浆效果的目的。
推荐阅读
-
大棚秋延后辣椒须防四病二虫
一、灰霉病 该病主要在温室和塑料棚等保护地内发生,在辣椒苗期和成株期均普遍发生。防治时加强通风,苗床、栽培棚室应在上午尽量保持较高温度,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放风量,夜间适当提高棚温。严防浇水过量,正常浇水应在上午进行。发病后及时团...
-
闭棚时间延长追肥有讲究
气温降低后,棚室通风时间缩短,闭棚时间延长,一旦追施肥料不当,很容易产生肥害,如烧根、气害等问题。 忌用含氮量高的肥料 含氮量高的肥料,如尿素等,一旦用量较大,这些肥料在发酵或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氨气,若遇到通风不好的时团...
-
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控以防灾保产、绿色减药为目标,采取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策略,抓好绿色防控和适期用药,保障生产安全。 一、开展大区联合监测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种群消长和迁飞动态,团...
-
芹菜的种植及种类特性
一、概述 芹菜是我国人民喜食的蔬菜品种,我国栽培的主要有"本芹",即中国芹菜,叶柄较细长,有白芹、青芹,品种很多。近些年从国外引入,已广泛栽培并深受百姓喜爱的"西芹",叶柄宽厚,单株叶片数多,重量大,可达1Kg以上。 二、生长特性 团...
-
山药高产施肥技术
一、氮、磷、钾的营养作用 氮: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在供氮充足的情况下,叶色深绿,光合作用强,促进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磷: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能促进根系的伸展和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团...
-
低温天冻棚效果好
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如果棚室闲置,可进行冻棚,将棚内散落的病原孢子和害虫冻死,以减少来年春茬棚室病虫基数。冻棚步骤如下: 一、彻底清理棚室 在冻棚前,要把棚室内的枯枝残叶清理干净,因其上面携带着大量的病原菌。 二、团...
-
旺麦防倒应趁早
肥水充足、麦苗旺长的田块,群体过大、郁蔽,应在早春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后期倒伏。 科学肥水:返青期每亩茎蘖苗在65万以上的麦田,在小麦第一节间定长后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以减少无效分蘖,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促进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 团...
-
四种栽竹新法
水湿栽竹法。先挖好长1.5米、宽1米、深0.5米的栽植穴。留2/3的松土在穴内,浇入6-D8千克水,调成泥浆,拌入钙镁磷肥4.5-D5千克。然后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将鞭根和竹蒲头轻埋入泥浆中,上面用1/3松土盖住,成馒头状。 移笋栽竹法。即只挖掘鞭笋栽竹,当年栽竹当年团...
-
蝴蝶兰的花梗扦插繁殖方法
蝴蝶兰素有“兰后”之称,花期较长,是主要的室内 花卉 ,也是有些地方流行的手捧花,很多人都喜欢在家养殖蝴蝶兰,蝴蝶兰开花以后,可以利用花梗进行扦插繁殖,下面就来说说蝴蝶兰的花梗扦插繁殖方法。 1、确定合适的时机 选择健康团...
-
夏季鹌鹑饲养管理要点
夏季高温高湿,此时是 鹌鹑 最难熬的一个阶段,因为夏季鹌鹑经常热死,而且食欲不振,育肥困难等一系列疾病的影响,严重影响着养殖的效益,下面就来说说夏季鹌鹑 饲养管理 要点。 一、环境控制 团...
-
小麦苗期缺氮磷钾有啥症状,如何应对?
小麦苗期缺氮,先从叶尖黄起,然后逐渐向下扩展,幼苗细弱,叶窄而短,色泽发黄,根少蘖少;缺磷,根系发育差,苗小叶黄,叶尖发紫,生长缓慢;缺钾,生长缓慢,茎叶矮小,叶片呈深绿或蓝绿色,叶尖及边缘枯黄,严重时整叶枯死,根系生长差。 缺氮,应在麦苗三叶期及时追施分蘖肥,亩施团...
-
麦苗弱、叶子偏黄,是怎么回事?
整地粗放极易导致黄苗、苗弱,玉米秸秆还田后不镇压或镇压不好,容易造成土地悬空不实,小麦根系扎得不好,形成缩心、叶黄、苗瘦,麦苗生长缓慢。另外,由于秸秆腐熟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氮,基施氮偏少时容易与麦苗争氮而使麦苗发黄。此外,玉米秸秆还田,播前整地质量差,播后未进行镇压,小麦浇水塌墒后极易团...
-
小麦受到冻害,该怎么办?
如果冻害不重的话,不要盲目施肥浇水,要以促进温度提高为主,产生新根后再浇水;如果冻害重,可以早浇水、施肥,防止幼穗脱水死亡。幼穗已受冻麦田,应追施速效氮肥,每亩硝酸铵10~13公斤或碳酸氢铵20~30公斤,并结合浇水、中耕松土,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此外,受冻小麦由于养分消耗较多团...
-
秋冬季防治荔枝、龙眼溃疡病效果好
荔枝、龙眼溃疡病主要为害树干和枝叶,在树干和枝叶上布满疙瘩状物,使树势衰退,影响开花结果。荔枝、龙眼溃疡病在高温高湿条件发生严重,为害猖狂,蔓延迅速,由于发病时雨水多,湿度大,防治效果很差。很多荔枝、龙眼树感染溃疡病后,都很难控制。如果在秋冬季进行防治,因雨水少,天气干燥,效果就很好团...
-
黄淮海冬小麦冬前管理要点
查苗补种、浇水补灌。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应将与本地块相同的种子浸种后及早补种,或在小麦3~4叶期,移密补稀,保证基本苗充足;对于播前没有浇水造墒、底墒差、出苗不全的麦田应尽早浇水,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出苗,播种后遇雨或浇过蒙头水的麦田,在墒情适宜时应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墒情适宜的麦田应尽团...
-
入冬后警惕三类问题威胁蔬菜生长
冬季到来,棚中病害也随着发生变化。有些菜农依然采用前段时间的管理办法,没有根据天气变化及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导致蔬菜出现了很多问题。近日,刘良琪老师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孙家集街道等地指导时了解到,近期枯萎病、病毒病和缺钙导致的黄瓜烂头问题发生较多,提醒菜农关注病害的发生变团...
-
改进栽培方式春大豆可获高产
春大豆其实是高产作物,但是过去由于栽培技术管理方式粗放,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只有70~80公斤。近年来,农科专家经过研究试验发现,采用如下方法可提高春大豆产量: 摘心促分枝 当春大豆长出两片子叶时,将上部未展开的真叶摘除(又称幼苗摘心)。摘后可在茎基部节位上很快长出双团...
-
这样施肥连作油菜也高产
油菜生产大多是在连作条件下进行的,如集中产棉区的棉地套栽油菜、稻田移栽油菜等。油菜连作,菌核逐年累积,加重菌核病的发生而减产,导致土壤缺钾和缺硼,降低连作地油菜产量。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在连作油菜地块因针对性采取了一些措施,油菜连年获得丰收。其作法是: 增施钾肥 目前团...
-
用磷酸脲系产品改良盐碱地
目前盐碱地改良手段有许多种,如物理改良、水法改良、化学改良、微生物改良等。其中化学改良法是一种直接、有效地手段。化学改良手段主要由石膏法、高聚物法和酸法等,其中,酸法简便易行,效果直观可靠。常用的改良碱土的酸性物质主要有磷酸、硫酸、磷酸脲、硫黄和有机酸等,在这其中,磷酸脲以其固体酸、团...
-
水田应多施有机肥料
稻田连年种植,每年不但要从土壤中吸收走大量的氮、磷、钾元素和一定量的钙、镁、硫、铁等元素,而且还要吸收少量的氯、锌、锰、硼、铜、钼等微量元素,大量的多种营养元素被吸收,还有一部分被淋溶损失,仅靠无机肥料补充远远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必须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施用团...
最新更新
-
热带鱼病的预防
因为热带鱼是水中生物,患病后治疗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既无法对其注射药物,也无法使其口服药物。所以,我们对待热带鱼患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做到无病防有病,患病早治疗既要加强平时的管理,增强热带鱼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要注意减少和和杜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使团...
-
热带鱼竖鳞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热带鱼竖鳞病又名松鳞病 病鱼体表肿胀,部分鳞片向外张开似松球,鳞片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致使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许多水状液体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着脱落。有时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腹部膨胀等症状。热带鱼患病多因频繁换水所团...
-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养殖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一般在11月中下旬入越冬池保暖,具体入池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下降情况确定。当预计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最低气温将下降到13℃以下,平均气温18℃以下,或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8℃,选晴暖天气进行入池,同时应保证鱼进池后有三四天暖期。 选择背风的深水塘,团...
-
山鸡的十种疑难病症的中药配方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在治疗某些传染病时已经把所有“好药”用尽了,效果还是不明显。而采用价格低廉的中药治疗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些事实说明中药在治疗野鸡的疑难病时有其独特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备用。 金荞麦全草(根、茎、叶、花)制剂或团...
-
林蛙的烂鳃病的防治
细菌性烂鳃病亦是蝌蚪期的常见病,多在水温16~26摄氏度时发生,水温15摄氏度以下时很少发病。 1、病原病原为黏球菌,菌体细长,两端纯圆。 2、症状患病的蝌蚪鳃部腐烂,鳃丝充血,鳃上附着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行动迟缓,不摄食,常并发其他细菌感染团...
-
关于发展黎平绿壳蛋鸡的几点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的消费向美味、营养、保健方向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在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的观念下,绿壳蛋鸡产业孕育而生,并逐步形成易行、高效、短频、灵活等特征。面对这项新兴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团...
-
林蛙的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团...
-
绿壳蛋鸡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在同一鸡舍内,放养同一日龄的鸡,饲养到商品体重后一同出售。实行全进全出制,实行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以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68只/平方米。 对所选优质原料进行合理搭配,科学组方,使饲料营养全价化。制成颗粒饲料,鸡只能采食,不能挑食,营养均衡。参考配方:玉米59.团...
-
勉县农民创新养殖绿壳蛋鸡
在勉县周家山镇红光村以北的浅山丘陵处,有一片山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大群绿壳蛋鸡在林地里每天喝着山泉水、吃着绿玉米、沐着自然风,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林地主人马云武介绍,这些散养鸡就是黑羽绿壳蛋鸡和麻羽绿壳鸡。去年,他承包了村上120亩山坡地,先后投资50余万团...
-
绿壳蛋鸡的饲喂
绿壳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要单一饲喂玉米或其它单一饲料,这是恒定的饲喂原则,不可改变。在平时饲喂中,配合饲料中可掺些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和剩饭菜等。这样可使绿壳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同时,又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绿壳蛋鸡每团...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