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

发布时间:2024-12-09 13:16:2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56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当前,又到了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病虫的绿色防控,今年北京市植保站坚持“压一控二防三”的原则,以释放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为重点,同时做好四个相结合,即越冬防治与田间防治相结合;心叶期防治和穗期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治玉米与防治其他寄主作物相结合,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显著。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经多年实践证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防效好、省工省力、对人畜无毒害、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天敌无杀伤、对产品无残毒等优点,是一项开展病虫绿色防控的技术。

玉米螟在北京市1年发生3代,是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在300万亩次以上,若不进行及时防治,可造成产量损失15%以上。

各区县植保站在本地要合理设置监测点,每3~5万亩设立一个,对玉米螟进行系统监测,定时、定点、定株调查玉米螟的化蛹、羽化进度,结合气象条件进行预报,当上一代化蛹率达10%,向后推10~12天,田间百株玉米累计卵量1~2块时,即为第一次放蜂适期,向后推5天后即为第二次放蜂适期。做到“蜂卵相遇”,确保防治效果。

各区县具体放蜂时间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采用每亩放蜂1~2万头,每次放蜂1万头的方式,每亩设置不同数量的释放点,应该尽量平衡设置在地块中间。放蜂点应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用牙签将纸蜂袋别在叶片背面的主叶脉上。

注意要准确掌握蜂卵发育进度,而且赤眼蜂不耐贮存,也不要与农药、化肥混放,防止阳光直射,避免雨水直接冲洗。放蜂时如遇小雨,可继续放蜂,如遇大雨,将蜂放在阴凉黑暗处平摊,雨后立即放蜂。 (张金良王德张春红)

分享
1
上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措施 下一篇:秋季严防茼蒿霜霉病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