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水稻“三控”技术值得推广

发布时间:2024-12-09 17:08:0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3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水稻种植技术,可以让农户减少20%的氮肥,却能增加10%的产量,还可少打农药,稻秆还抗倒伏,你会相信吗?
6年前,这种技术在江门市崖门镇水背村做示范的时候,当地农户也大多不敢相信。但几年的实践下来,当地农户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这种水稻栽培技术就是“控肥、控苗、控病虫”的“三控”技术,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十项水稻主推技术之一。“三控”技术的研发者,正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钟旭华博士领导的团队。
7月6日,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水背村,一百多亩采用“三控”技术的稻田长势喜人,虽然前几天有股台风刚从这一带扫过,但这一百多亩稻田并没有出现倒伏现象。
除了抗倒伏,“三控”的最大优点,就是减少20%的氮肥后,水稻还增产10%以上。崖门镇农技推广部门退休干部黄柏麟指着一份微微发黄的水稻生产统计表说,使用“三控”技术后,水稻能避免天气带来的众多不利影响,既高产又稳产,平均下来,使用“三控”技术后每亩要增产100多斤粮食,农民已经尝到了甜头。
如何实现既减肥又增产呢?关键是要提高肥料利用率。钟旭华的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前期施用的基肥和分蘖肥的利用率只有20%~30%,而中、后期施用的穗粒肥的利用率则高达60%以上。因此,他们采用大幅降低前期的施氮比例,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的策略,这样氮肥利用率就大幅提高了,由传统技术的不到30%提高到40%以上。虽然“三控”技术的施氮量减少了,但由于利用率提高了,水稻吸收的氮肥并没有减少,甚至反而增加了。这就是“三控”技术减肥又增产的奥妙所在。
所谓“控苗”,就是对水稻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广东省水稻的亩有效穗一般在20万左右,而传统栽培法的最高苗数却高达40万左右,甚至50万以上,成穗率仅50%左右甚至更低。大量的无效分蘖不仅浪费了肥料,而且恶化了群体结构,是水稻倒伏和病虫害多的重要原因,所以,水稻要高产稳产,减少无效分蘖势在必行。
如何“控苗”呢?以前主要采取中期晒田的办法减少无效分蘖,但这种办法受天气影响大,如果天气下雨,晒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为此,钟旭华提出了以控氮为主的无效分蘖控制策略。用他的话说,“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施多少,都是可控的”,这样就摆脱了对天气的依赖,大大提高了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倒伏和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稳产的两个主要因素。广东台风多,倒伏问题更为严重。“采用‘三控’技术的水稻基部节间又短又粗,基部节间比传统技术缩短20%以上,这样就不容易倒了。”钟旭华解释说。至于“控病虫”,则通过控制无效分蘖、增加群体通透性来实现。
使用“三控”技术如何实现增产呢?采用“三控”技术后,虽然分蘖数减少了,但成穗率提高了,因此穗数与传统技术相比并没有减少甚至反而略有增加。由于中、后期施氮量增加,稻穗变大了,后期叶片衰老也慢,谷粒充实好,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3个因素都提高了。这就是“三控”技术增产的原因所在。  (刘俊)

(实习编辑:黄志坚)

分享
1
上一篇:华中片区召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 下一篇:肥料施得好 棉花成桃多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