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中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应与传统育种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4-12-10 13:19:1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9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为中国大豆生产提供更具科技含量的优良品种和技术支撑、为大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动力,笔者认为,未来10年,中国应根据大豆生产发展需要,借鉴国际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发展经验,利用现有的大豆转基因研究基础,与传统育种方法紧密结合,尽快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转基因大豆育种技术体系。
转基因大豆初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中国已初步建立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规范和标准,为转基因大豆环境和食用安全的检测监测以及大豆产品成分的检测和标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制和安全管理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中国消费者在食用转基因大豆产品的过程中,正逐渐消除对其安全性的疑虑,发展转基因大豆生产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明显好于其他粮食作物。
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保护
大豆是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异交率很低,转基因大豆对中国野生大豆资源遗传构成的影响风险很小,且完全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
在推进转基因大豆研发的同时,可以通过定点生产等措施对中国传统非转基因大豆出口市场加以巩固和扩大。2007年,中国大豆出口量为47.5万吨,达到近年最高值,但尚不及2005年黑龙江省嫩江县50.8万吨的生产量(黑龙江省统计局资料)。转基因大豆推广后,通过划区生产、规范管理,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可以继续得到保护,不会对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出口货源造成影响。
转基因大豆已有技术储备
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制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了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技术、人才和成果等方面已有较好的储备。目前在转基因大豆研究领域,中国已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建立了大豆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一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转基因材料(涉及优质、抗虫、耐逆、抗病、抗除草剂等目标性状),建立了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技术体系。随着中国政府对农业生物技术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使中国大豆转基因育种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转基因大豆发展重点
笔者认为,在未来10年,中国应根据大豆生产发展需要,立足现有研究基础,借鉴国际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发展经验,有重点、有次序、分阶段地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培育节本增效型转基因大豆,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和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外第一代转基因大豆的成功所在。中国大豆草害相当严重,制约了大豆单产的提高和耕作制度的变革。鉴于国外抗草甘膦相关基因在中国未获专利保护、在国外的专利保护期也将于2008年到期的实际情况,中国可通过回交转育手段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中国一些大豆育种单位已利用各地的大豆主栽品种与引进的抗除草剂品种回交,获得了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代品系,具备了进入安全评价和区域试验程序的条件。此外,中国已克隆了新的抗除草剂基因,为培育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样,抗虫、抗病转基因大豆的培育,也将在降低大豆生产成本、实现增产稳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培育优质专用型转基因大豆,提高大豆市场竞争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大豆食品及其营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育成了一些优质专用大豆品种,但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控制大豆品质形成关键基因进行定向操作,可大大加速优质专用型大豆品种的选育进程,培育出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大豆品种。笔者认为,近期中国应以培育高油、高必需[FS:PAGE]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品种作为大豆转基因优质育种的重点研究方向。
三是培育抗病虫、耐逆、营养高效型转基因大豆,保证大豆单产稳步提高。中国大豆病虫害分布广,危害程度大。转基因育种可针对常规育种难以解决的病虫害,如叶食性害虫、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等开展品种选育。此外,中国大豆产区大多处于干旱、盐碱及高寒等区域,目前应用的大豆品种耐逆性不强、单产不高,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较低,限制了大豆单产的提高。因此,利用已储备的相应目标基因和材料,培育耐旱、耐盐、耐冷或氮、磷高效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对于提高中国大豆单产水平、扩大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天富为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大豆首席专家;王济民为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
1
上一篇:世多乐杯帮合作社推广新肥 下一篇:生物农药不等于就是安全农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