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竹笋基腐病

发布时间:2024-12-16 14:12:1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69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病竹秆基部的第三到第五节的竹壁上首先出现,初为黄褐色到紫褐色的点状小斑,星状或条状分布。这时因竹秆基部有笋箨包裹,不易被发觉。这些小病斑迅速向上扩展,并相互联合成为条状或块状大斑。受到侵染的竹肉组织变为浅褐色,向上扩展的速度远比外壁上的病斑为快。当病斑一旦到达竹节处,则迅速横向发展,使竹节整圈或大部变为褐色,并以此竹节为基点,大幅度地沿着竹秆内的输导组织向上扩展,同时从竹秆内部逐渐向外壁蔓延。在竹秆上可以看到从竹节上发展的块状或条状的云纹斑,颜色初为黑褐色,后转变为淡褐色。病斑中部凹陷或有纵向皱纹,表面出现泪状液滴或白色粘液,干后留下白色粉状物,竹节处更为明显。这些粉状物不易用手指揩掉。

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在土壤内,土表的病株残体内存活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发病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这时竹笋高约1.5m左右,基部的第三节至第五节的笋箨开始张开,尚未木质化的幼嫩竹壁刚刚脱离笋箨的紧密包裹而与外界接触,正处于十分感病的状态。这时如遇大雨,反溅的雨水可以把土壤中的孢子带到张开的笋箨内,加上未脱落的笋箨内积有足够的雨水,非常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通常在雨后的第三天就可以找到点状的小病斑。整个发病期一般持续20~30天,待幼竹木质化后就不再有新的侵染。当年发病的严重程度与4~5月份的雨量、温度有密切的联系。多雨低温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凡是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竹林受害重;栽培管理水平高,竹子生长健壮的竹林受害轻。

低洼积水的林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清除竹林内的病株残体,并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强寄主的抵抗力。在4月底5月初的发病初期,要尽快剥除竹秆基部的笋箨,减少感病部位的局部积水现象。并在竹秆表面喷洒20%粉锈宁乳油40倍液,或40%甲基托布津或稻瘟净80倍液的内吸杀菌剂,能较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分享
1
上一篇:根类中药材栽培技术之党参 下一篇:香菇多产花菇的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