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畸形菇的病状

发布时间:2024-12-16 16:55:4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09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8分钟

①出菇密,丛生,菇盖不圆整,菇柄着生位置不规则。

②菌丝集结成团,分划不出柄和菇盖。

③菇柄过粗或菇盖畸形,盖小或无盖。

①品种选择不当。如海拔高的山区,应选中、低温菌种为宜。若误用高温型菌种,冬季菇蕾一出现,遇低温便萎缩不长,形成"松果菇"。香菇菌株已生理成熟,在不适宜的季节环境下勉强出菇,常长出与种性不相符的子实体;有的菌株如原为椴木栽培菌株,适应在含氮量很低的椴木中出菇,在木屑、麦皮等含氮量高的培养基中造成生理障碍常出畸形菇。

②发菌管理不当。在菌丝体培育期间,如果发菌室光照过强,靠近窗口的菌袋原基提早形成,袋内菇蕾早现,受袋壁挤压,无法正常伸展。因此,脱袋后第1批菇容易出现畸形。

③脱袋转色不合标准。有的菇农单凭菌龄,而未掌握菌丝成熟的条件。因此,脱袋转色差,菇态畸形。

④菌筒浸水不适宜。早熟品种一般出菇2-3批后,菌筒水分下降,需浸水补液。但有的菇农采用的是晚熟品种,也跟着浸水(此时正是晚熟品种处于形成原基时期),一遇水分刺激,迫使原基提早分化,只长菌柄,便形成了"蜡烛菇"。

⑤控湿保温不合理。冬季气温低,菇床上薄膜罩不严,受寒风袭击,正在生长的菇蕾就萎缩干枯成畸形;相对湿度低于70%时,则会出现菇柄柔软或空心。

⑥除部分遗传原因外,假菇主要由原基形成部位过深,大量养分消耗于菇柄生长或者脱袋时气温过高所致。

⑦割袋不及时。用不脱袋出菇栽培方法,容易因菇蕾产生后,割袋不及时,使菌袋压迫菇蕾,造成菇蕾畸形。

⑧环境不适。在香菇原基分化的过程中,出菇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太弱;空气相对湿度过高;菇蕾产生后遇到菌袋压迫;机械碰伤等因素都容易出现畸形菇。

⑨生理不成熟,配方不合理,氮素含量过高,通风不良,品种不好,棚内长期处于低温。

①了解菌性,防止引种失误。栽种前,首先需弄清菌种特性,选用经严格出菇试验、保持优良种性的菌种,以此安排接种季节,推算预定的接种时间。不要使用不明种性的菌株,而应选用已驯化成熟或选育成功的香菇菌株。根据菌株的温型特性和栽培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准确地安排好生产季节。

②了解菌丝成熟特征,防止盲目脱袋。脱袋过早,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变异菇就多。菌丝生理成熟应掌握"一个菌龄、三条标准"。"一个菌龄"即从接种之日起,经过60天左右;"三条标准"是,袋内瘤状突起的泡沫菌丝占整个袋面的2/3,局部出现棕褐色;手握菌袋有松软弹性感,此时脱袋才适宜。常规菇脱袋时间宜在气温连续3 d(天)低于16℃时进行。

③掌握转色规律,防止温度失控。转色期间要注意气温变化,头3天在25℃以内,菇床上的盖膜不必揭开通风。在正常情况下,12天转色结束,3天后出现第一潮菇。转色时,要求温度不能低于12℃,不能高于25℃,出菇期的最佳温度为15℃。

④掌握变温原理,防止温差刺激不够。变温适当,出菇多,形态好,无畸形菇。正确的变温法是白天用薄膜罩住菇床,晚上12时后揭开薄膜1小时,使日夜温差在10℃以上,菇蕾大量发生。要求在转色后连续变温3-4天。

⑤及时适量浸水,防止水分过高过低。菌筒含水量低于40%时,出菇难,小形菇多。一般以菌筒的重量比原来下降30%时,可进行浸水,以吸水后达到制袋时重量的95%就足够了。若吸水过饱,易造成菌丝呼吸困难,影响正常长菇。

⑥菌丝生理成熟后再催菇。催菇方法要适当,防止偏干偏湿。每采完一批菇后,必须揭膜通风6-7天,使菌丝吸足氧气,以恢复生长能力,然后转入喷水保湿,干湿交替,催促下一潮菇蕾发生。不要在菌丝尚未成熟的时候,采用如“惊蕈”等办法强迫菌筒出菇,搬运发好菌、生理成熟即将出菇的菌棒时应减少震动。

⑦适时采收。防止过熟。可在菇盖有卷边、菇柄适中时采收。一般每天采菇1次,但春季产菇高峰期,有时每天要采菇2次。

⑧第1潮菇的催菇应视品种和菌棒含水量而定,容易出菇的品种提倡自然出菇,不需催蕾。不易出菇的品种或含水量不足的菌棒,通过浸水软化菌皮,以利出菇,而不应采用注水的办法。不易出菇但含水充分的菌棒,可结合最后一次刺孔增氧达到催蕾的效果。

⑨培养基配方严格按照合理比例,切勿含氮量过高,碳氮比要合理。增大碳素比例。出菇阶段一般是60:1。

⑩出菇场所的环境条件尽量满足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尤其是光线、通气、空气相对湿度等条件。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保证适宜的温度。

常见畸形菇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

①菌盖小而薄:表现为菌盖既薄又小,即使菇龄较长也无法长大,鲜食时没有香菇的特殊香味;其发生原因一是没有完成转色,花菌袋或白菌袋即进行出菇;二是基料营养明显不足;三是生长的温度偏高。防治办法:没有转色的菌袋,一定要调控条件进行转色;如果基料营养不足,则可在浸泡菌袋时予以适当补充,也可采取“叶面施肥”的办法,比如喷洒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即可有效加厚菌盖厚度;夏季气温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果采用“水冷空调”,效果较好。

②菌盖灯罩形:菌盖呈尖头的灯罩形状,并且明显薄,商品质量严重下降。主要原因与上述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进行防治。

③菌盖波浪形:菌盖边缘呈较规则的波浪形状,亦明显较薄、较脆。发生波浪形主要与幼菇发育阶段接受了较大温差的时候,同时环境的湿度变化亦很大,尤其当大水直接喷淋于菌盖时,很快就有较大风流吹过,而使得菌盖组织发育不正常。防治办法是发生菇蕾后,应保持较平和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夏季反季节栽培时,菇棚的温度往往是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

④菌盖不周正:具体表现为菌盖别三扭四,或狭长、或三角等等,总之,不圆整是其主要特征。发生原因主要是幼蕾阶段没有及时切开塑膜,使其菌盖直接顶到塑膜上接受了一定的摩擦,或者菇蕾发生比较多,没有及时疏蕾处理,待长至幼蕾阶段,菌盖分化后挤在一起,只要幼时菌盖受挤压,则永远不会再重新圆整。防治:及时割膜,并进行疏蕾处理,一般只选1~2个幼蕾,勿使过多。

⑤菌柄空心:菌柄细长、空心,导致菌盖也很小,主要是基料含水率过低以及空间湿度太小等原因所致。防治措施:每采收一潮后,即应进行泡袋处理,一般浸泡24小时即可使之恢复原重,保持菇棚空气湿度在85%以上。

⑥菌柄从裂缝中长出:菌袋含水率过低时,基料开裂,形成狭长的裂口后,即可有子实体从裂口内长出,有的甚至没有完全钻出来,菌盖就在裂口内长大,最终也无法实现其商品价值。防止办法是坚持菌袋浸泡处理,不使其形成裂口。

⑦菌柄扭曲:菇棚空气湿度偏低、光照较强或光线角度变换过频时,易发生该现象。防止办法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空气湿度,并保持较稳定的光照,一般要求有1000勒克司的散射光即可满足。

⑧蜡烛菇:蜡烛菇的特征就是光秃秃的菌柄上,没有正常的菌盖组织,形似蜡烛。发生原因,一是菇蕾阶段菌盖组织受损,二是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防止措施:及时割膜;疏蕾时注意不要伤及欲留蕾;坚持较好的通风,保持棚内较清新的空气条件。

⑨香菇团块菇:自原基阶段即为小团块状,单生,不能分化,近无柄,至成熟时整个团块较松软,没有正常的香菇香味,无商品价值。防治措施:彻底解决种源问题。尤其分离菌种和外引菌种时,一定要做出菇及品比试验,否则,不得用于生产。有技术条件的应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后进行扩繁。

⑩香菇连体菇:如同连体动植物一样,或是两个菌盖相连,或是两个菌柄相连,属典型的畸形菇,严重影响产菇数量及其商品价值。防治措施: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彻底解决种源问题,以保证生产效果。严格配料,不过多使用某些辅料,尤其某些不明成份的辅料,应禁止应用于生产。管理工具如喷雾器等,最好能采取专用设备,尤其喷雾器如用作大田喷药后再用于菇棚时,必须严格清洗,并使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液、洗衣粉之类冲刷2遍,再用清水充分清洗后才能用于生产。

(11)大脚菇:对于高温型品种如果制筒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而形成。防治方法是根据选用的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12)空心软柄菇:菌筒失水严重,空气湿度偏低,气温偏高,幼菇脱水而形成。防治方法是每采完一潮菇后应及时浸水处理。

(13)螺盖菇荔枝菇:高温型品种生理尚未成熟而又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催蕾出菇、低温型品种在生理尚未成熟时又在高温环境下催蕾出菇、培养基中氮源添加过多等都易产生畸形菇。预防方法是严格掌握品种的温型特点,安排好接种和出菇期,摘掉螺盖菇,养护好菌丝体,待气温、菌龄等条件适宜时立即进行催蕾出菇。

(14)葡萄菇:对于小叶品种,若麸皮添加过多或因拌料不均匀使麸皮等偏于袋的某一局部而形成。防治方法:配料合理,拌料均匀。

(15)拳状菇:装袋料松紧不一,料内供氧不均匀,打穴接种太深等而形成。防治方法是改装、修理装袋机,使之吐料均匀,装袋手握袋时要用力均匀,促使装料松紧一致,打接种穴不要过深,一般为1~1.5厘米。

(16)长柄菇、偏角菇:当菇棚内过分潮湿,出菇时遇高温气候,菌筒排放过密,光线太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而形成。克服办法是菇棚内挖沟排水,菌筒适当摆稀,加强通风。

分享
1
上一篇:布利塔紫茄温室高效栽培 下一篇:橙子裂果原因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