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牡蛎病害的诊断防治方法4

发布时间:2024-12-22 09:18:1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54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一) 牡蛎幼虫面盘病毒病

[病原] 牡蛎幼虫面盘病毒(oyster velar virus,OVV)。

[症状] 患病幼虫活力减退,内脏团缩人壳内,面盘活动不正常,面盘上皮组织细胞失掉鞭毛,并且有些细胞分离脱落,幼虫沉于养殖容器的底部,不活动。

[流行情况] 此病的传播可能是纵向感染,即来自潜伏感染的亲牡蛎。在育苗场发生此病为3~8月份,受害幼体的壳高为150毫米以上。

此病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的太平洋巨砺。E1ston等(1985)报道,牡蛎育苗场因OVV,产量损失达50%。

[诊断方法] 在面盘、口部和食道的上皮细胞中有浓密的球形细胞质包涵体。受感染的细胞肥大,分离脱落的细胞中含有完整的病毒颗粒。

(二)牡蛎幼体细菌性溃疡病

[病原] 鳗弧菌和溶藻酸弧菌,可能还有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脑菌属的种类。

[症状] 浮游的幼虫被感染后即下沉固着,或活动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镜检时发现幼虫体内有大量细菌,面盘不正常、组织发生溃疡,甚至崩解。

[流行情况] 弧菌在海水中、底泥内和健康牡蛎的体表都可能存在,是机会致病菌。所以,各地育苗场在培育各种牡蛎苗时。都可能发生此病。

[诊断方法] E1ston等198I年提出染色排除法,即在1毫升生活的牡蛎幼虫的悬浮液中,加几滴0.5%的台盼蓝 (Trypan blue)溶液,然后镜检。台盼盐仅能染已死的细胞,活细胞不着色,这样就很容易将溃疡处的坏死组织和正常的健康幼虫区别开。此法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生活的幼体在感染弧茵病初期,两壳间就有死细胞从外套膜上脱落下来。这些细胞呈蓝色球形,容易辨认。此法诊断迅速,价廉,简单易行,能及早发现细菌病的初期病理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分享
1
上一篇:烟熏剂的使用技巧 下一篇:淡水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十一个疾病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