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苎麻种植季节

发布时间:2024-12-23 19:06:5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8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我地主要推广品种有湘苎二号、湘苎三号、华苎二号、赣苎一号、芦竹青等优良品种。

根据平原湖区地下水位高和风大的特点,建园时,麻地应集中连作,并设立防风林带,建设好排灌系统。一般以0.6-1公顷为准,不得小于0.3公顷,根据地形设置排灌主渠道,以主渠道为基线,按南北,每隔50米左右,东西向每隔100-150米,设置一条支渠和运输道路,支渠宽1-2米,深0.8-1.6米,运输道路宽3米左右,两者相间配置。

丘陵山区建园,坡度应在30度以内,以5度左右最适宜,5-15度最好筑成水平梯田。梯土长度大约30-100米不等,厢宽看坡度大小而定,以34米较为适宜。坡度小的宽度还可以大些,并在梯土两端的最上、最小两端修建2米宽的道路。道路当风的一边斜坡上植树地一二行,以减轻风害。

1.综合运用多种快速繁殖方法

大田生产上,可综合运用分蔸繁殖、细切种根繁殖、切芽繁殖、脚麻繁殖、压条繁殖和离体压条繁殖、嫩梢扦插繁殖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老麻区主要采用小种根直栽和切芽繁殖育苗移栽方法,新麻区采用嫩梢繁殖育苗移栽的方法,原则上不采用种子繁殖。

2.施足基肥

在选好的田址上,深翻改土,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磷肥25-40公斤,土杂肥100-200担或人畜粪20-30担或饼肥40-50公斤。

3.地膜覆盖,早育早栽

据试验,地膜覆盖育苗比稻草覆盖育苗,地温提高1.3-8.1℃,平均提高3.27℃,出苗提早10天,同期移栽叶片多2片,苗高1.8厘米,茎粗0.08厘米,根长0.4厘米。

4.改革种植方式,提高种植密度

一是改等距或近距为宽行条栽;二是改稀植定蔸为高密动态栽培,即按宽行条栽规格,在宽行中增加一行麻苗(蔸),将密度提高,当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再反把增加麻蔸疏去,使用权密度恢复到正常规格。

5.改根际追肥为根际根外追肥

采用叶面肥喷施技术,推广磷酸二氢钾、增产灵、稀土、微肥、激素等各类叶面肥,每亩可增原麻8.31%-15.69%。

6.稻草覆盖麻地

早稻收获后,将鲜草撒于已收获的二麻麻园的行间,一般每亩铺鲜草1500公斤左右。这能起到保肥防旱,改良土壤作用。比未覆盖的麻园增产8%-10%。

7.适时早破杆,改收一季麻为2-3季麻

历史习惯新麻破杆是以麻株黑杆2/3,大部分叶片脱落,地睛部已长出催死芽为标准,由于育苗移栽较迟,二麻收获时难达到破杆标准。因此,多数新麻园当年只能三麻破杆收一季麻,适时早破杆,即是将黑杆菌2/3的破杆标准放宽到1/3,可实现当年种麻收2-3季的目的,据大面积调查,新麻年收二次的比收一次的产量高41.9%,年收三次的较收一次的高69.3%。

8.搞好冬培

苎麻冬培主要是中耕、重施肥和适当培土三个环节。做到“仔仔细细一道锄,扎扎实实一层粪,泡泡松松一层土”。

头麻幼苗出土到成熟约90天,二麻约60天,三麻80-90天。苎麻收获季节性很强,必须适时收获,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和较高质量。收获过早,剥麻不贯尖,纤维不充实,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迟,纤维木质化,粗硬,色泽差,降低品质,而且影响下季麻的生长。在长江流域的适时收获季节,一般头麻“芒种”到“夏至”(6月上旬至6月下旬),二麻从“大暑”到“立秋”(7月上旬到8月下旬),三麻从“寒露”到“霜降”(10月中下旬)。要搞好麻收“四快”,即快收麻、快砍杆、快中耕除草、快追肥,一般先从收风伤麻、瘦土麻、破杆麻,其次收肥土麻,最后收荫山麻和迟熟麻。苎麻采收后,及时剥制,加工。

分享
1
上一篇:旱地西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苎麻的栽培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