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近海小体积网箱养殖真鲷鱼

发布时间:2024-12-25 17:49:2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9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美国大豆协会(ASA)与福建省泉州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NEC)合作,开展了真鲷鱼(Pagrusma农or)的网箱养殖试验。旨在示范用小体积高密度近海海水网箱和利用高大豆含量饲料,将真鲷鱼从鱼种养殖至商品规格的生长和经济性能。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位于泉州市泉港区萧厝洋屿港的萧厝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公司的3个6.4m3(水下部分体积)网箱内进行。网箱由尼龙网衣覆盖在坚固的网箱框架上而制成。各网箱均有不透明的网箱盖和投喂膨化浮性颗粒饲料的摄食框。网箱布置在网箱养殖场的外围,并使前后左右相邻网箱之间至少保留2m的间距。

放养的真鲷鱼规格257克/尾,系泉州市当地生产。鱼种于2004年5月23日放养入3个试验网箱,放养密度为1000尾/箱。所有网箱中的鱼类在放养时的大小和年龄一致。180天养殖周期养殖的目标商品规格是500克/尾。

真鲷鱼养殖所用饲料为配方调整过的美国大豆协会43/12膨化浮性海水成鱼颗粒饲料(表1)。该饲料是在美国大豆协会的标准43/12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适当作了调整,即使用了含粗蛋白44%的常规大豆粕代替原有配方中的含粗蛋白47.5%的去皮大豆粕。由于2004年大豆粕价格昂贵,去皮大豆粕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紧俏。调整后的饲料在配方中包含了32%的大豆粕以部分替代鱼粉。网箱中的鱼类每日投喂2次,每次均投喂至饱食,且3个网箱每次的投饲量相等。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饲料颗粒大小随鱼体的生长而增加,以便确保使投喂的最大饲料颗粒也能被鱼类摄食。

养殖管理遵照美国大豆协会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进行。在每月的同一天对各网箱中的鱼类打样一次。试验结束时,对每个网箱中的全部鱼类进行计数和称重,并计算平均鱼体重、网箱的毛产量和净产量以及饲料转化系数(FCR)和成活率。在试验期间记录下投入的各项养殖成本,待试验结束时计算净收入和投资回报率(ROI)。

结果自2004年5月23日至9月20日,真鲷鱼共养殖了118天,从257克/尾长至平均930.5克/尾(表2)。平均毛产量为628千克/箱或98.2千克/m3(表2)。平均成活率达67.6%,平均饲料转化系数为3.4∶1。

生产每千克鱼的饲料成本是人民币20.4元。当真鲷鱼市场价为人民币25元/千克时,118天养殖周期养殖的净收入是人民币1929元/箱(表2)。3个试验网箱的平均经济回报率为14%(表2)。

小结与结论真鲷鱼对43/12豆粕型饲料表现出了快速的生长。但由于鱼类死亡率高,总体的饲料转化效率较差。在预定180天养殖周期内,真鲷鱼仅用了118天即长至500克目标商品规格的2倍。试验第60天,鱼种换箱出现了一次高死亡,饲料转化系数因此受到了显著影响。鱼类的这一高死亡被认为与鱼类换箱操作的应激有关。而罹患疾病导至眼球脱落和萧厝洋屿港日益恶化的水质,也被认为对真鲷鱼的养殖表现产生了不利影响。

该试验是试验负责人第一次利用人工配合饲料来养殖准上市至上市规格的真鲷鱼。对试验负责人来说,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膨化饲料养殖,显著地减少了劳动力需要和对网箱的管理。试验合作者能够减少劳动力需要,以至1人就能够同时管理50个网箱的养殖操作。试验合作者指出,用美国大豆协会的大豆饲料养殖真鲷鱼,其生长速度快于附近网箱中用饲料鱼养殖的真鲷鱼。

分享
1
上一篇:广西周林问:桃子叶片卷缩如何防治? 下一篇:海参盾纤毛虫病防治技术指南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