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虹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病

发布时间:2024-12-25 23:59:0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48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中的艾格特维德病毒(Egtved virus)。水为传播媒介,通过亲鱼垂直传播,另外池底淤泥及无脊椎动物为其水平传播途径。

虹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病症状分为急性、慢性和神经型三种。一般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转为神经型。但三种表现型不易明确区分。主要表现为 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急性期鱼体为体色变黑,死亡量大,鳃苍白具出血点,眼周可见出血点,体内脂肪组织、生殖腺、肌肉、肠系膜有出血点,肝脏色淡,肾脏变薄充血。转为慢性后,死亡下降,体色更黑,眼严重外突,贫血更加严重,尤其是鳃及肝脏显示严重贫血,鳔及肾脏肿大,腹腔充满积液,使病鱼外观呈腹腔膨胀样。转为神经型后,病鱼作旋转运动,有时急剧挣扎后沉底。内脏严重出血,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

流行及危害该病分布于欧洲,危害虹鳟及溪鳟。亚洲及美洲未发现。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不同,它主要危害鱼种及1龄以上幼鱼发生,一般鱼体大于5厘米才发病。流行于冬末春初,水温6~12℃发病多,14—15℃发病少,累计死亡率可达80%,当水温变化及操作鱼体后易发生。

①根据发病进程及主要症状初诊。

②取病鱼肾脾脏材料用FHM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观察CPE并用抗血清中和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鉴定病毒确诊。

①禁止从发病区运出鱼及卵。

②一旦发病,将全场鱼销毁,池塘消毒三个月,再重新放养健康鱼。

暂无有效方法。

分享
1
上一篇:大棚杨梅栽培要点 下一篇: 芸豆炭疸病的防治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