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山东德州以虫治虫技术助农业生态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4-12-31 14:47:2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84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农民李庆双种地30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一种不打药也能防治虫害的办法。今年,李庆双不仅找到了办法,还在1000亩玉米地里做起了试验。在李庆双的“试验田”里,每隔10步左右就有1株玉米的秆上挂着一个拇指大小的纸牌,上面写着“赤眼蜂”——这些个头不足0.5毫米的小虫,就是李庆双请来的“救兵”。

“这叫‘以虫治虫’,一个小纸牌能飞出来1000多头赤眼蜂,是玉米螟等害虫的天敌,1亩地挂上8个小纸牌,不打药也不怕虫子来毁庄稼。”李庆双得意地给记者算起了账:通常种一季玉米要打2-3遍杀虫剂,药剂、人工成本约合20元/亩-30元/亩,与放赤眼蜂的花费相当,但劳动强度高得多。此外,由于玉米生长中后期用农药防治虫害难度太大,大部分农户只能任由虫害发展,导致玉米减产10%~15%;若用赤眼蜂防治,大部分损失都能挽回。

与李庆双这样计算着投入产出的庄稼汉不同,武城县农业局总农艺师闫军认为,使用赤眼蜂代替化学农药防治虫害,解决了人们对农药残留问题的忧虑。

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山东以约占全国1%的水资源,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但与此同时,山东化学农药年使用总量约为16万吨,农药利用率不到30%,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大部分农药残留消解在土壤、水等环境介质中。为此,山东2015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药使用量减少30%”。

“虽然我们国家的农药品质越来越高,毒性、残留越来越低,但‘是药三分毒’,若‘以虫治虫’哪里还有农药残留的苦恼?农产品的产量、品质都将有所提高。”闫军说。

不仅是玉米,在山东,已有多种农作物使用了这种“以虫治虫”的虫害防治技术。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农技人员庞相群表示,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已经在种植大棚西红柿时,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等虫害了。

“无论是物理防虫,还是农药治虫,效果都不如‘以虫治虫’。这样种出来的西红柿,没有农业污染,果形好、果汁多,摘下来就敢往嘴里放。”庞相群说。无论是李庆双使用的赤眼蜂,还是庞相群所说的丽蚜小蜂,都产自于山东省农科院的“天敌工厂”和实验室,这是山东省首家从事天敌和授粉昆虫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技术研发的现代化“天敌工厂”。

作为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团队的带头人,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郑礼已带领团队完成了6种天敌和授粉昆虫的研发,2015年已经在3500亩大田作物和设施果菜中进行示范应用。“希望通过我们在玉米、西红柿等作物上做出的示范,带动农业生态转型升级。”郑礼说。

分享
1
上一篇:寒地无公害芹菜栽培技术 下一篇:广玉兰苗木繁育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