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鳡鱼败血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5-01-02 18:44:3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49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鳡鱼出血性败血病病原为艾特韦弹状病毒,该病毒最适增殖温度为12℃。

该病分为急性、慢性和神经性三种类型。

(1)急性型:从发病到死亡非常迅速,且死亡率较高。刚染病的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眼眶充血,口腔上颚和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鳃发白或呈花斑状充血,解剖发现肌肉和内脏有出血现象。

(2)慢性型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鳃丝发白、发胀,肌肉和内脏有出血症状。

(3)神经型:病鱼运动异常。在水面时而静止,时而狂游,挣扎或作旋转运动,有时却又沉入水底。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解剖发现肌肉有出血点。病程较长,死亡量较小。流行于冬末春初,在水温6℃~12℃时发病较多,当水温升至14℃~15℃时,基本没有此病发生。主要危害鱼种和1龄以上的虹鳟,累计死亡率高达80%以上。

(1)引种时注意把好检疫关,杜绝引进携带病毒的鱼卵、苗种及亲鱼;

(2)发病初期用皮维碘拌饵投喂,每100kg鱼每天投喂有效碘150g~200g,连续投喂10天~15天;

(3)每万尾(规格1g/尾以内)仔鱼每天投喂25mg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分两次投喂,连续投喂一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将饲养水温逐渐升高到18℃左右,可以控制此病进一步蔓延;

(5)用中草药按下列配方"玄参20克,蒲公英10克,苦参20克,夏枯草15克,金银花15克,黄柏15克,黄芩15克,黄连8克,板蓝根20克,麦冬15克,槐米15克,甘草20克,柴胡10克,石膏25克",添加到200kg的饲料中,制成药饵,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5天,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6)治疗期间在饲料中添加0.5%的Vc-磷酸酯,连续投喂10天,可以增加疗效。

分享
1
上一篇:双膜覆盖栽培大蒜提早上市 下一篇:北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措施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