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豆野螟在扁豆上的发生及综防技术

发布时间:2025-01-12 00:16:5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43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摘要:豆野螟MaracaTestrlalisGcyc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响水县扁豆作物上的主要害虫。1999年春我县从苏南引种1.3公顷红镶边绿扁豆,到2005

豆野螟MaracaTestrlalisGcyc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响水县扁豆作物上的主要害虫。1999年春我县从苏南引种1.3公顷红镶边绿扁豆,到2005年已发展近667公顷。对扁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豆野螟为害,开始种植2年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30%左右,重的田块豆荚被害率达60%左右,并且豆野螟的为害逐年加重。为此,我们从2002年春至2005年开展田间调查研究,初步摸清豆野螟在红镶边绿扁豆上的发生规律,并开展了综防试验工作。现将结果初步归纳如下。

1发生规律

1.1生活习性

豆野螟是一种寡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是各种豆科作物。其中又以扁豆、四季豆、豇豆和红小豆为主,其次是绿豆,黄豆上未见到豆野螟为害。

1.2发生世代

豆野螟在我县全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初出现。第1代发生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中下旬,历期35天左右;第2代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历期30天左右;第3代发生在7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历期25天左右;第4代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历期23天左右;第5代发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历期25天左右,以老熟幼虫进入土中化蛹越冬,到第二年5月初羽化。

豆野螟各代有明显的发生期,第4,5代之间有不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通过饲养观察发现,发育进度受气温影响而表现不一致,一般蛹期6~8天,最短6天,最长11天羽化。成虫寿命一般1.5~4天,最短1.5天。

1.3豆野螟的为害习性

根据室内饲养及黑光灯下观察和田间调查,豆野螟成虫趋光性很弱。幼虫主要危害荚与花。卵大多产在花蕾、花瓣上,其次苞叶、花托,少数产在嫩叶或茎上,卵有2~5粒并叠产在一起,多数是散产,刚产下来的卵为乳白色,1~2天变成桔黄色。初孵化幼虫在很短时间从花瓣缝隙或吃小孔钻进花蕾内取食,1~2龄幼虫主要为害花,一般到3龄以后,可吐丝下垂或连接附近的荚与花或荚与荚或花与花、荚、叶中隐蔽为害;3~4龄也可以短距离爬行转移,蛀孔钻进花或荚内吐丝封口为害,一般1荚1头幼虫,也有少数1荚2~3头幼虫为害。每代中为害高峰期在3~4龄期,3~4龄也是暴食期。5龄以后为害较轻。据几年田间观察,豆野螟在一年中,7月中旬至9月初为害最重,5月至6月底和9月上中旬以后为害较轻。

2影响豆野螟发生的因素

2.1气候因子

豆野螟的发生轻重与温湿度有很大的关系,2002年我县温度从6月中下旬开始上升到平均24.2℃,雨量112.5mm,虫量也随着上升,7~8月,温度升到平均25.5~26.7℃,降雨量259.5mm,百花虫量上升13.56头。春秋气温较低,加之秋季干旱少雨,不利于各种虫态发育,虫口密度低,为害较轻。总之气温升高,雨量大,湿度大,第3~5代发生为害就较重。

2.2寄主作物因素

近年随着我县扁豆面积逐年扩大,豆野螟发生越来越重,主要与寄主作物有很大关系,豆野螟主要为害花、荚。寄主作物在开花结荚阶段,正处在幼虫发生高峰期,受害就重,反之就轻。第2~4代幼虫发生期,大面积的扁豆正处于盛花期,危害严重。

3综合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在豆野螟每代产卵初期至盛末期,要及时整蔓造型,剪除无效嫩头,减少落卵量。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荚,以及冬前要耕翻冻垡,减少田间虫源。

②物理防治2002年春进行18目白色防虫网覆盖扁豆控虫试验,利用防虫网覆盖扁豆,可切断虫源传播,对豆野螟及棉铃虫等害虫均有一定的防效。

③药剂防治主要掌握在每代次的蛾卵始盛期至卵孵盛期进行,用药时间在上午8∶00~10∶00,扁豆始花至盛花前,药液喷在花穗上效果最佳。一定要坚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确保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消费者食用安全。始花期第一次用药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或52.5%农地乐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药效期长,防治效果一般可保持在90%以上。隔2~3天后,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或10%除尽悬浮剂1500~2000倍液。再隔3~4天后,在以上2次用药中可加0.1%阿维菌素500~700倍液喷雾。每代次发生防治应均用药2~3次,每隔3~4天1次。在豆荚期用药时间应在下午(傍晚)豆野螟活动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

分享
1
上一篇:鲍鱼的养殖技术 下一篇:扁豆的提纯复壮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