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小麦病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2025-01-12 15:05:3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22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小麦病虫草害害种类很多,就山东而言,病害有31种,为害较重的有10多种,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全蚀病、丛矮病、黄矮病、赤霉病、还有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和土传花叶病,其中以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危害较重。虫害有117种,为害较重的有30种左右。主要虫害有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粘虫、和麦叶蜂等,其中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接下来详细讲解小麦纹枯病和小麦金虫针。

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纹枯病侵染,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小麦出苗后,基部第一叶的叶鞘上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蔓延至全叶鞘。病斑中部灰色,边缘褐色,发病后,叶片逐渐枯黄。冬前随小麦生长,病害逐渐向上部叶鞘蔓延。第二年小麦返青后,病害又随小麦生长开始蔓延。病株率病茎率不断上升,麦苗叶鞘上出现

浅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中部灰色,边缘褐色,有的病斑纵列。小麦拔节后,症状趋于明显,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的云纹斑,当病斑扩大相互愈合后形成“花秆”。后病菌由叶鞘侵入茎秆,在茎秆上先是形成淡褐色短条斑,后发展成梭形斑,当病斑蔓延及整个节间时,常引起茎秆坏死变软,植株失水枯死,有的形成白穗,易倒伏。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霉状物,后由白变褐,形成不规则的小颗粒,即菌核。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有性态属担子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冬前发病期 小麦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病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左右。越冬期 外层病叶枯死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带菌越冬,并成为翌春早期发病重要侵染源。横向扩展期 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时病情指数多为1或2。严重度增长期 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猛增,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病情指数升级。枯白穗发生期 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高度、病叶鞘位及受害茎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厅白穗。发病适温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雨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冬小麦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

防治方法

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防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 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

①播种前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

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生长期喷雾防治

第一次冬前小麦分蘖期,(播后30天),第二次起身拔节期

药剂可用唑类药及井冈霉素防治。

金针虫,成虫俗名叩头虫,幼虫别名铁丝虫。金针虫种类很多,主要有钩金针虫、细胸金针虫。

为害症状

金针虫食性很杂,为多食性害虫,沟金针虫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玉米、红薯、棉花、豆类及等禾谷类作物。成虫取食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嫩叶,但其地上活动短,食量小,为害很轻。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严重为害小麦、玉米、高粱、豆类、棉花、和蔬菜等,主要食害新播下的种子和嫩芽、根茎等地下部分,且可钻进根茎内部取食。春季麦苗被害后,地下根 部常咬成乱麻状,主茎钻咬成小孔,致使地上部分心叶萎蔫,以致枯黄,秋季为害较轻。

形态特征

沟金针虫:幼虫体长20-30㎜,金黄色,体较宽,略扁平,体背中央条细纵沟,尾节两侧各有3个齿状突起,末端2分叉,每叉内侧各有一小齿。

细胸金针虫:幼虫体长约23㎜,淡黄色,细长圆筒形,尾节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一褐色圆斑,并有4条褐色纵纹。

发生规律

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在山东3年完成一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越冬深度幼虫一般为20-55㎝,有的近100㎜,成虫为13-20㎝。越冬成虫次年春暖后出土,10㎝地温超过12°时,成虫进入出土盛期,白天躲在麦田表土和杂草、石块下,夜间爬出活动取食,交尾产卵,雌虫不会飞翔,行动迟缓,故一般在原发生地繁殖,卵产在3㎝深处土中,卵期35-42天,孵化后的幼虫越冬2次,历经3个龄期,每个龄期近一年,老熟幼虫第三年8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羽化后,成虫不出土,即在土室中越冬。

幼虫一年中两次上移为害。春季小麦开始返青时,越冬幼虫开始上移,低温稳定在12℃时,幼虫全部上移至表土层,进入为害盛期。5月份低温地温升至18.2-23.9℃时,幼虫陆续下移越夏。9月上中旬幼虫又缓慢上升,小麦播种后幼虫上移到4-13㎝土层,为害秋苗根系,但为害较轻,11月以后幼虫下移越冬。

细胸金针虫喜低温,土温在7-11℃时活动最烈,土温超过17℃时,就向土壤深处移动。土壤湿度越大,有利于细胸金针虫的生长发育,所以,沿河库边地区分布多。

防治方法

1)播种期防治

金针虫5头/㎡应进行防治,拌种或种衣剂包衣。

2)苗期防治

当田间麦苗受害株率达到3%时,应进行防治。50%辛硫磷乳剂500克兑水500-800㎏,顺麦垄浇灌。或3%辛硫磷颗粒剂1.5-2㎏兑细土50㎏,顺麦垄撒施。是药后,可结合浇水,效果会更好。春季成虫为害期亦可如此防治。

3)农业防治

深耕细耙、适当晚播。

小麦的病虫害还有: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70千克,用拧掉旋水片的喷雾器顺垄喷浇小麦根部,效果十分明显,并可兼治小麦纹枯病。

小麦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20%粉锈宁40~50克,对水50~60公斤,拔去喷头对准小麦茎基部喷施,每隔15天一次,连喷两次。也可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迦姆5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对水60~70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

小麦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50~60公斤喷杀。

小麦红蜘蛛:每亩用2%阿维菌素15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并兼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

地下害虫:小麦返青后,地下害虫开始上移危害,当麦苗受害株率达3%时,每亩可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拌细土50公斤,顺垄撒施,然后划锄。也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20~30毫升,对水300~500毫升,拌炒香的玉米糁、豆饼或麦麸1~1.5公斤,于傍晚撒入麦田诱杀。

以上就是小麦的几种病虫害防治的介绍了。小麦病虫害不止这几种,如果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农业之友小麦频道。

分享
1
上一篇:山鸡养殖技术之雏期管理技术 下一篇:豌豆高产施肥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