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早春如何提前预防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1:0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17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作物的任何一种病害,其实只要掌握了其发病规律,那么防治起来就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对于番茄的细菌性斑疹病也是一样。下面就番茄斑疹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发病症状、诊断要领及防治方法做详细介绍。

一、番茄斑疹病病原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病菌可在作物残体、不同种的杂草(尤其是茄科杂草)等植株内或叶表、土壤中、田间自行生长的番茄植株、种子等处残存。若病菌残存在田间患病的植株体内,可存活6个月;如果残存在上茬留下的自生番茄植株内,并被埋入*中,则可以存活2个月。这些余留的带菌植株及残体,只要田间存在新种植的寄主作物或杂草,那么病菌就会再次群集至寄主植物的根圈或叶表,造成感染。因此,田间的自生番茄植株以及上茬的残留都是病原菌初次感染的主要来源。

二、番茄斑疹病传播途径

病原菌可借由风吹、雨水飞溅的方式进行传播,或可借由 动物 、人、昆虫、农具、土壤粒子以及水源污染等传播。另外,若以喷灌方式栽培番茄,将有利于病菌在田间传播,并且是重要的传播源。另外,种子不但可以给病菌提供越冬场所,也可携带斑点病菌做长距离传播,而且半点病菌可在种子上残存16个月之久,在12~36℃的温度环境下都可以生长。气温在20~25℃及连阴多雨的天气最容易感病。

三、番茄斑疹病的发病症状

可感染番茄的茎、叶、叶柄、花瓣、果实等。

叶片染病:在番茄叶片上发病初次呈小的水浸状病斑,边缘明显,病斑略下陷,逐渐由黄色或淡绿色变为褐色,最后当坏疽时中央形成褐色或灰色,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斑点。叶片染病后,容易产生落叶现象。

果实染病:果实染病后形成小的水浸状黄色病斑,之后转为灰色,并且为疮痂状,不论整个斑点是下陷还是突起,病斑的中央均下陷而外围突起,有时周围有黄白色晕环,病斑点通常很浅,但也可能伸入果壁。

茎、叶柄、花梗及萼片染病:都会形成灰褐色、圆形到长圆形的浅斑。如果病原菌是由叶缘的水孔入侵,则会造成水浸状病斑,和软腐病菌危害的症状有点相似。

四、番茄斑疹病的诊断要领

果实上的特殊病症可作为田间诊断的依据。叶部病斑容易于其它叶部病害混淆,例如早疫病和灰斑病等。在田间须注意细菌性斑点病的病斑无同心环纹且颜色较深,在叶片上的分布较不均匀。

五、番茄斑疹病的防治办法

1、基本方法

(1)、栽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是防治番茄斑疹病的基础。选用清洁的种子或不带病菌的幼苗进行定植。

(2)、田间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 有机肥 ;合理灌溉,避免浇水过量,棚室浇水改在上午,适时 防风 ,防止湿度过大。

(3)、注意田间卫生

及时收集病残体并带出园进行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1)、防病初期喷洒碱式硫酸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水剂、可杀得 可湿性粉剂 、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加瑞农可湿性粉剂等,隔10天左右喷1次,才收前3天停止用药。

(2)、发病初期开始喷洒甲基硫菌灵、多·硫悬浮剂、复方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具体浓度可在当地农艺师的指导下严格进行操作。

对于番茄斑疹病的防治,仍然是以预防为主,如果田间管理上下足了功夫,防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植株已经感染,就应及时采取药剂来进行防治,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关于番茄斑疹病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 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分享
1
上一篇:大棚苋菜早春栽培技术有哪些? 下一篇:犊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