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解决人的问题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11-28 11:55:5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29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9分钟

全国人大代表、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党支部书记 胡为义:

第一,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城市外来人才的同时,把农村现有的职业农民留住,把愿意扎根农村的外出求学的务工青年吸引回来。第二,加大职业农民培训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的投入机制。第三,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新型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第四,采取灵活方式增强培训成效,结合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结合,“农民夜校”与“以工带训”相结合等方式。第五,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高科技示范园,文化观光产业园等示范带头作用,邀请有关专家开班授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昭:

新型职业农民的遴选、培训、培育、职称认定应该有一整套具体完整的可行的实施方案。职称认定后的激励措施应包括土地、资金、协调技术支持等方面,可以由所在省政府具体出台。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职业农民管理条例,以规范职业农民群体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赵皖平:

农村人才振兴不应仅指望城市大学生,要利用当地的人才存量,发展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名誉董事长温鹏程:

传统分散经营的农民生产能力受限、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很难供应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国家鼓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流程与传统农业有很大区别,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必须在生产流程、管理流程方面进行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总商会副会长刘延云:

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同感,吸引更多的劳动者自愿从事农业产业。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支持,建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统筹用于培育全过程。在培育模式上进行创新探索,可以推行“学校+农户+基地+公司”产业联动培训等模式,立足农村产业发展,兼顾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将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相结合,并根据市场需求与各地实际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

吸引人才进入农村

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吴普特:

面向县乡村三级特设“后稷人才”岗位,使更多“一懂两爱”优秀人才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发挥“领头雁”作用,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后稷人才”岗位性质为国家特设岗位,公务员身份,主要面向中西部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县级政府,以及全国3.7万个乡镇、55万个行政村设立。对接“后稷人才”特设岗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增列乡村振兴博士、硕士专业学位,选择部分有学科基础和培养条件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培养任务,为“后稷人才”特设岗位培养输送复合型优秀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 王艳凤:

给到农村一线发展、致力于乡村振兴的科技人才以大力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卫红:

解决乡村振兴中缺人、缺人才、缺人气的现实问题,关键是要创新人才培育引进机制,打造“1+X”人才团队。其中“1”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即乡村振兴的组织人才团队,以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X”指其他能够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和群体,包括“新农人”、“新乡贤”、科技创新人才、“城里人”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鼓励返乡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城摞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晓:

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地区竞争力。加大对农业生产领域返乡创业的财政补贴力度,设立用于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融资担保的专项扶持基金。协调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合理分配用地指标,让返乡创业有壮大的空间。建立返乡创业培训工程,着力解决返乡创业项目存在的难题,提升创业实效。加大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无法返乡等现实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

加大政策传播力度,促进青年返乡创业,将城市过剩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经验引向农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青年返乡创业与现有乡村振兴规划、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和精准扶贫等项目深度结合。整合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返乡青年服务体系,着力引起乡村建设急需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公益等领域人才,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建议各地建立青年返乡人才信息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库和服务平台进行人才的交流利用、开发、储备和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 张立祥:

要在村办企业、政务管理等部门,专门为年轻人设置一定岗位,欢迎他们回来创业。此外,要为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工作报酬,让返乡的大学生享受跟城里人同等待遇,至少不低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最重要的是,要为年轻人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觉得在乡村发展也有广阔空间。

促进小农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 李君:

健全小农户对生产设施、技术及设备投入的奖补机制并适当加大奖补力度,变相降低前期成本投入,驱散小农户的后顾之忧。扶持一批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企业,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政策、资金倾斜,降低企业负担。给予小农户产品组织销售专项奖补资金。把销售额与带动生产的小农户数量作为评判标准,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建议在各地建设小农户标准化生产园,统一获取生产资质,制定生产规范并品牌化运营,有效激发小农户的生产活力和创造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副调研员 李爱青: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政府在落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的同时,重点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农民社区合作组织,为小农户提供提供农业生产、非农就业、市场对接、金融中介、互助保险、文化生活等综合性服务。将专业服务规模化作为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主要举措,继续加大对服务规模化的支持力度,更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重视对小农户培训,提升小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小农户生产条件,加大对“耕地宜机化”和村庄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扶持力度,拓展小农户生产的增收致富渠道。

全国人大代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小琴:

农民要致富,除了种好粮食作物外,还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经济作物属于小宗作物,如果直接让农民与市场对接,很难卖上好价钱。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通过发达的互联网物流,实现乡村产业与市场对接。此外,让每个农民自己做互联网平台不现实。建议通过组织农村合作社,为小农户开展互联网+的服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而做好“互联网+”平台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母爸村党总支书记 陈飘:

农村最稀缺的是高端的技术人才、懂电子商务运营的人才、企业型的管理人才和懂得村庄治理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从3个方面来找,一是引进,二是加大对返乡大学生、返乡青年的定向培养力度,三是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而要想让人才进得来还要留得住,也要做到3个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不能让人才来了一两天就要走,待不住可不行。其次是要有政策性的倾斜。现在国家对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希望这些政策能够更多、更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最后,人才进入乡村以后,要能够有一个让他们施展一技之长的平台。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乡村治理等方面,让他们大胆地去做,发挥自己的用武之地。

【会外观点】

四川省眉山市鑫鑫果品合作社老板

董英伟:

把小农户组织起来

目前中国小农户数量多、分散,且小农户家里的土地不多,其对接现代农业的困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以及资金承受问题。建议地方农业合作社等部门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挖掘他们的共性需求,让他们在购买农机设备、农资产品、给农产品找出路等问题中感受到合作的好处,解决自己单干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宝鸡市扶风县种子公司庄稼医院初级职业农民 罗晓辉:

农民培训要多方发力

第一,主管部门落实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时可以将其与农村现行的农广校有机结合;第二,精选培训对象,将种植大户列为潜在的培训对象;第三,除了书本知识、国家农业政策方针外,农广校在培训职业农民时可适当增加一些修剪、选择优良品种、农产品销售等实训知识。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50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40%。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目前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全国农业科研人才总量达到62.7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近55万。

目标: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职业农民占比达到35%;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数量分别达到10万家、1万家。

来自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正在发言

分享
1
上一篇:食用菌防病管理应切断传播途径 下一篇:服务好“三农”才有出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