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认识线虫才能更好防治

发布时间:2024-11-28 18:10:1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13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只要我们认识它,线虫的防控并不难,有些控制办法甚至很简单。这其中,线虫防治知识的科普和推广就显得尤为关键,”中国线虫学泰斗、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志新的一句话,道出了线虫这一“隐形杀手”的防控关键。而回过头来看,植物线虫的发现史同样也是人们认识线虫的一个过程。

案例一:水稻潜根线虫,发生率95%以上

1985年,冯志新应国际水稻研究所邀请去菲律宾参观,看到研究所种植的水稻大部分是在温室里,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施肥量都可以进行精准调控。据研究室的专家介绍,他们种植的水稻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最多相差不超过1%,完全属于科学种田。但是却发现有几块试验田的产量连续几年都很低,与理论产量相差7%-10%,产量少在了哪里呢?研究所的很多专家找不到原因。最后请了一位来自英国的线虫学专家,在水稻根部发现了潜根线虫的存在,这种线虫危害以后根部和地上部分都没有表现症状。

那么,水稻潜根线虫在我们国家有没有发生呢?1981~1982年,冯志新组织专家在全国所有水稻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95%以上的水稻田都有这种线虫,而且数量还很多。国际水稻研究所测出来的减产结果是7%,而潜根线虫对国内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多少还没有人统计过。从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验结果来看,潜根线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减产5%~10%,如果放在全国,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案例二:误把线虫当固氮根瘤菌

1973年,在海南地区召开的一个植保工作会议上,有代表反应说在海南的澄迈县等几个县发现水稻根部肿大、有根瘤,当时技术人员在进行认证的时候,有人说是固氮根瘤菌。后来给冯志新拍电报说:“我们发现了水稻上竟然衍生了固氮根瘤菌,冯教授赶紧过来看看!”结果冯志新赶到澄迈县后拔出水稻一看,竟然是水稻根结线虫!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1981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拨乱反正,上海出了一本杂志叫做《自然科学》,在杂志封面刊发了一幅丝瓜根结线虫的症状照片,但是文章里面却说:这是一次农业界中的重大发现,根瘤固氮菌转移到了蔬菜里,认为这个发明可以申请诺贝尔奖!后来调查发现,原来是南京一个退休工人在工厂院子里种了很多蔬菜,后来发现根部有瘤状的东西,就跑到某大学的物理系(走错了门)请专家诊断,发现工厂里面浇菜的废水有磁性,认为是这种磁化水诱发了丝瓜根瘤菌!是学术上的重大发现。于是在南京成立专门的研究所,花经费专门研究这个东西。直到两年后中国科协才对该事件进行定案,认定是线虫危害的症状。

案例三:线虫病误当作物疲倦病

18世纪的欧洲,因为线虫病害的发生,导致甜菜连续几年欠收,制糖工业面临倒闭的风险。于是很多专家对这种病害进行了研究,土壤专家把甜菜的这种病害定位为甜菜疲倦病,认为“甜菜因为连年种植,累了!”。而直到两年以后才发现,是甜菜孢囊线虫危害所致。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线虫明明在危害,为什么人们会不知道以至于闹出这么多笑话?不是因为人笨,而是人们不了解什么是线虫病?”冯志新表示,任何作物上都有线虫在危害,只要我们认识他,并不难控制。以水稻潜根线虫为例,水旱轮作就可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制剂的方式来共同控制。

(王献伟)

分享
1
上一篇:巨峰葡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平谷大桃尝试“桃脸识别”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