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循环农业:越接地气越惠民

发布时间:2024-11-29 08:25: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7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在中国农村,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有循环农业的实践。“将循环农业的生态价值纳入政策内容,对大量正在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的小规模农户给予重视。”近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与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共同主办的小规模农户循环农业实施效果研讨会上,主办方这样建议。

好传统迎来新机遇

循环农业并非新鲜事物,但将循环农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则是近些年的事。

“在中国农村,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有循环农业的实践。”国际行动援助(中国)政策与项目总监莫秀根说。比如,农民将动物粪便堆放在田间地头覆盖农作物;在珠江三角洲,“鱼-桑-稻”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资源过度开发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趋紧张,但生态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资源保护处处长孙玉芳说道。

与循环农业有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规划(2015~2018年)》《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等文件。

2007年,农业部确定10个市(自治州)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2014年,启动了11个涵盖不同主导产业类型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设。2015年,12个省份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立项。浙江省省部共建,整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当前,循环农业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生王振说,“政策呈现出分散、综合性逐渐增强,试点先行、覆盖面扩大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支持力度不够、形式单一且持续性较弱,技术推广面临一定困难等问题。”

因地制宜推进

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所在的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走的是循环农业的路子,该合作社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支持。

5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制作环保酵素、沼液综合利用、免耕、堆肥、蚯蚓养殖等技术不断普及;再生稻、生态玉米、生态油菜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玉米亩产457.5公斤,比当地平均产量高50公斤;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在双河村发现了在自然保护区才看得见的鸟类。

孙玉芳在调研中发现,有的省市以龙头企业为循环农业的带头力量,有的以农户为主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必须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不同模式,发挥比较优势,不能简单地搞一种模式和‘一刀切’。”孙玉芳说。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宋一青认同这一观点。她表示:“循环农业的多样性很重要,要因地制宜,要基于农户的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齐顾波对分布在宁夏、河南、江西、四川、广西的五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率。结果显示,所调研村庄的小规模农户循环农业运行的综合效率与技术效率均为有效。影响循环农业综合效率的显著因素是:是否得到可持续农业模式技术培训、是否采取轮作方式、对本地土壤有无污染的主观评价。此外,几个村庄实施循环农业的农户多为合作社成员,合作形式与循环农业的实施之间互为因果,合作社对促进循环农业实施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农民获利

“我们追求综合效益目标,高产高效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要素。如果产量下降,生态循环农业还能走多远?我们不是完全放弃化肥、农药,而是强调科学使用、合理投入。”孙玉芳表示。

国际行动援助国际倡导与政策经理Aftab Alam Khan认为,从工业农业走向可持续农业,不会像关灯一样效果立现,“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让农民在市场上获利,脱贫会使循环农业更有后劲”。

从2000年开始,广西马山县古寨村上古拉屯成为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参与式行动研究项目的支持社区之一。15年来,马山古寨的生态循环农业进展不错,具有一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过,马山县荣艳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遇到了新问题:合作社缺乏青年骨干力量,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畅通。“现在主要的销售渠道是乡镇集市摆摊、利用政府方面的渠道销售,还有CSA(社区支持农业)网络销售部分生态蔬菜,南宁有些小区组织‘妈妈团’不定期团购一些蔬菜。”项目参与者张艳艳说。

在河北一墩青农村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成鹏飞看来,有平台才持续。“找平台,建渠道;常宣传,寻合作;线下作口碑,线上走流量”是他的三大“法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东生对此评价是:“新兴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他走在了前列。”循环农业要解决“前端”和“后续”问题。


分享
1
上一篇:河北消协通报两起涉农案例维权结果 下一篇:设施农业“成长”烦恼多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